在一个秋日的黄昏里,朱自清和陈竹隐相约在西山观赏红叶。看着满山的红叶,陈竹隐随口吟出了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朱自清则即兴改了一首唐诗:“枫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林中看不见,闻诗始觉有人来。”陈竹隐听出诗中的趣味之后,刹那间羞红了脸。两人的情意绵绵,把那个秋季弄得果实满满的。
频繁的书信往来,使朱自清与陈竹隐之间的情感渐次升温。后来,朱自清在1931年1月28日的信中写道:“隐弟,这一回我们的谈话似乎有一点和以前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已渐渐地不大矜持了。”性格沉稳内向的朱自清,已经被这位年轻开朗的女子所深深吸引,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爱情的甜蜜。
1月的北平,清华园里的学生们都放假了,此时的陈竹隐因为抛不开心中的顾虑,开始刻意让自己疏远朱自清。她是一个20多岁的未婚少女,若嫁给朱自清就是作为继室续弦,更重要还是朱自清的六个孩子。寒冷的天气,使朱自清的胃病又犯了,每每在信中看到时,陈竹隐又开始心疼起无人照料的朱自清。通过很长时间的接触后,陈竹隐已经完全折服于朱自清的才华和人品了。最后,她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决定接受朱自清的爱,决定作六个孩子的后母。
1932年,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杏花村酒楼举行婚礼,此时他们正好相识两周年。结婚后,他们回到北平住在清华园,过了几年虽然清苦但又幸福温馨的日子。由于他们子女多,需要照顾,陈竹隐只好放弃了她的画家梦,而为朱自清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留在家中专门相夫教子。靠朱自清一个人的收入,又没有什么积蓄,八张嘴要吃饭,六个孩子要读书,谁能挑这个重担?谁又能支撑起这个家?但陈竹隐却支撑下来了。为了给孩子们聘请一位家庭教师补习功课,陈竹隐甚至还背着朱自清去医院卖过几次血。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夫妇带着子女随校南迁到了昆明,生活更加困难。陈竹隐毅然带着子女,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成都,让朱自清一人留在昆明安心执教,尽可能减少朱自清的后顾之忧。朱自清一个人住在昆明,陈竹隐住在成都,相距遥遥千里,但他们伉俪情深,每逢寒暑假朱自清都要到成都探亲。他也不以为苦,反是乐在其中。困难面前都能如此体贴爱人的女子,又怎么会不被男人感怀、疼惜呢?
第三篇:
沈从文与张兆和
1928年,沈从文来到中国公学任教,不过26岁。他一见钟情,爱上了学生张兆和。这一年,张兆和18岁,是中国公学校花级的人物。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写来的,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沈从文一见钟情爱上张兆和在1927年,张允和与张兆和作为第一批女生进入中国公学预科。这一年,允和18岁,兆和17岁,都是如花的年龄。1928年,上海的《新闻报》有一篇新闻《中国公学篮球队之五张》,介绍了中国公学的女子篮球队,队长是张兆和,张允和也是队员之一(允和自己后来回忆,自己只是替补队员)。张兆和人长得漂亮,功课好,热爱运动,在中国公学是女子运动全能第一名。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在上海推行白色恐怖,但上海的学生运动并未停止。中国公学就在这一年发生了学潮,校长何鲁被迫下台。董事会推举于右仁和蔡元培为校长,都遭到了学生的反对,理由是这二人道德学问虽佳,但兼职太多,没有空闲管理校务。最后,董事会推举刚从欧洲游历归来,在上海闲居的胡适为校长。 胡适执掌中国公学校长,可谓众望所归,他马上请来一些著名学者,其中就包括最好的小说家之一沈从文。
沈从文出生于1902年,只读了小学,14岁就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北京的《晨报》《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大概是在这个时期,他认识了当时北京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胡适。
1928年,他来到中国公学任教,不过26岁。在学生眼中,他称不上是“尊敬的老师”,只是会写白话文小说的青年人而已。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第一次见面,有说是在校长胡适的办公室,另有说法是在课堂。不管怎样,沈从文一见钟情,爱上了学生张兆和。
这一年,张兆和18岁,是中国公学校花级的人物,外号“黑牡丹”,大概和她的肤色略黑有关。给她写情书的人很多,尽管害羞,但她对来信并不像很多女孩那样一撕了之,而是一律保存,并分类编号。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写来的,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张兆和没有回信,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信就写得很长了,要是从邮局寄信,都得超重一倍。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在男女之情上,这位刚出道的小说家有一种湘西人的执着和坦率。信写得太多、太长、太大胆,张兆和终于受不了。她到了校长胡适家,告诉校长,沈老师这样给学生写信可不好。
没想到胡适笑笑回答:“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张兆和急红了脸:“不要讲。”校长很郑重地对这位女学生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张兆和脱口而出:“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和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关系极好。几年后,张充和考北大,国文满分,数学零分,又是国文系主任胡适拍板录取。后来,胡适还介绍张充和到中央日报做编辑工作。胡适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沈从文的了解,“他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小说家”。
终于走到一起在1930年初,胡适辞去了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到北大做教授去了。1930年,沈从文也离开中国公学,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张兆和继续留在中国公学念书,完成了大学学业。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感情,继续在信中体现,他这一时期的信件,后来大多收入《从文家书》,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白话情书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