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一抹 郭枫

优美 发布时间:2017-08-29 05:49
[摘要]郭枫写的生命的一抹,写得是哪么的感人,写得是哪么的经典,他对人生的生命进行了诠释,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幸福;下面请看生命的一抹 郭枫。
生命的一抹 郭枫

郭枫写的生命的一抹,写得是哪么的感人,写得是哪么的经典,他对人生的生命进行了诠释,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幸福;下面请看生命的一抹 郭枫
 
《生命的一抹》 
 
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岗上 听风响,躺在原野上 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 都美。
 
什么叫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只是觉得 天地无限辽阔。早春,踏着湿润的泥土和刚刚发芽的青草,心头 就会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开的小花,还会呆呆地 看上老半天。彷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爱,却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更是神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色彩 天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等到西风渐紧,黄叶飘落,一切 又萧瑟得令人 心生寒意。
 
那些记忆现在想来,只是朦朦胧胧中,对于美的一种 粗浅的感受。稍稍长成,我便开始了流离的岁月。不过奇怪的是,当时的自己,似乎并不在意颠沛之苦,反而暗暗高兴,可以借此机会,饱览大好河山。于是,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月光,扬子江滚滚的浪涛,都成了一生中 难忘的景象。还有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但见秋水无痕,靛蓝如镜。对岸的山峰,红叶 灿烂得像一片云霞。在澄澈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一切 都是那样的美,美得恍如 仙境一般。
 
那时候,梦太年轻,幻想太美,哪会知道 世事变迁,岁月消磨。如今,很多人早已激情不再,心灵倦怠,只是我,依然沉迷在梦幻里,不愿醒来。在过去那些生活拮据的日子,金钱 并没有取代一切;在如今儿女成行的年纪,心中 也依然有诗。对于那些指缝间溜走的机遇,我没有太多的惋惜,却常常会费尽心思,去捕捉掠过心灵的 每一丝感动。
 
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 就会成熟些。但在这世上漂泊了几十年,年少时 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 还是丝毫不减。一朵风中的飞花,一片雨中的新绿,依然令我心动;一句家乡的俚语,一声寒夜的叫卖,常常让我温暖。现实也好,幻想也罢,这缤纷的世界,总是带给我充实、带给我启示、带给我美。
 
那么,美是什么呢?年轻时想不明白,现在 渐渐懂了。美,就是滋润我们心灵的 所有生命的感动。它像天空中的一片云,哪怕只是轻轻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文本解读
 
郭枫的《生命的一抹》很美,语言美,思想美,体验美的感觉更美。他将那种沧桑的痛,隐藏在简单的美背后,用一种淡然的笔调,一层层,轻柔地将生命美的本质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的语言绝对算不上华丽,但是很有味道,入口淡淡的,转口却带着淡淡的甘甜,让人回味无穷。比喻,排比,对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散文的语言形象可感,使得那些抽象的美变得具体而实在了。就像那个蜘蛛与我的比喻,形象地体现出生活与人之间网一样复杂的关系。网中的蜘蛛也不再是我一个,而是具有了一种普遍性的意义。就散文本身而言,郭枫写的是个体生命对美的体验的过程,就其所承载的意义看,却是一个群体对生命体验的共同经验。这个比喻传达出的信息是,人生中有许多事是无可奈何的,人可以营造自己孤寂的天地,独处的世界,但要相信,人生仍然是七彩的。对于自己的那份天真,或者说那份痴傻,郭枫其辞若有怨焉,其心则实喜之也。
 
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对美的描述上,不管是自然的美,还是生命的美,不管是现实的美,还是幻想的美,都只能算是低层次的。这篇散文具有哲理散文的味道,有着一些哲思与启迪,就是因为它将美的高度与生命的高度融合在一起,以一种融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眼光来观照生命美的本质。在郭枫眼里,美无非是蓝天中那一抹淡淡浅浅的微云,有过一些这样的时刻,生命便是美的。
 
这是一件说来简单,做起来困难重重的事。本文由《刺桐文学城》www.ctwxc.com整编
 
从少年时代对单纯的自然美的喜爱,到经历中年沧桑之后,依然执着地迷恋着美,到现在,他对凡俗生活的一声寒夜里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觉得天籁般盈耳,始终贯穿的,恰恰是他那句有些迷茫的发问:为什么历经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地拙稚呢?
 
是啊,为什么?很多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而我却依然稚拙?感动我们的,恰恰也是那样一份一以贯之地拙稚,赤子一般纯真的拙稚。
 
因为拙稚,他不曾受到金钱权力的诱惑腐蚀,这可以使他问心无愧地面对每一天,因为稚拙,他不曾被假恶丑占据了我的心灵,可以单纯地只迷恋于美;因为这种拙稚,他没有太多名利的束缚,可以超脱于那些世俗的烦恼之外,一束小花,一叶新绿,一声平常的问候,都可以让他体会到表象之外的美丽。给他以永远的启示,永远的充实,永远的美化。而大多数人,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心境,这样一种眼光,或者,应该说是这样一种意愿。
 
他一直在寻找美,追求美,思考美,思考的人是睿智的,长期的积累,所以到一定时间,因为天性与兴趣的关系,他可能仍然保持着一份童真。而思考使得他能跳出生命看生命,活得淡然,超脱,但审美的眼光,思想的深度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样文章的深度高度自然都得到了提升。
 
文章以少年——中年——现在的顺序,沿着时间的河流缓缓流淌,叙述的风格与思想流动的风格是高度一致的。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发现,在抒写少年的自然时,用的是一种很稚拙的语言,带着强烈的少年的口吻。而在抒写现在时,用的却是一种相当淡然的笔调,一如他此刻的心境。在这种变与不变的抒写中,慢慢一层层推出生命美的命题。
 
“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这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行文的智慧,人生的智慧。有如佛经中那个拈花一笑的故事一样,尽在会心一笑中。


编辑:ctwxc

相关推荐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