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高考前一个月时间虽短,但掌握住要点还是能提高不少。复习关头不能松懈。本篇是关于高考理科生的复习经验,文科可以参考。
高考前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学校开始改作息时间,上课会比以前晚些,也就是要考生调整作息到考试的9:00之后达到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所以7点钟之前起来7点到校早读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
早读还是语文、英语轮流进行。语文可以背背古诗,背一些满分作文的例句或素材什么的;英语则是背单词,背句型,作文模板。如果语文考试有选择汉字读音、错别字什么的,也要经常看看。
上课是如果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如果是上自习,看时间长短来定。如果只有一节课的自习时间,可以用来在看一遍课本和知识点,或是做些各科的练习题。如果自习有连着两节以上,那就可以那一套数学或理综卷子来模拟考试。自己看着表,然后用考试的心态来答卷,看自己能否做完,然后对答案看能得多少分,最后再看错在哪里,哪里还要改进。
晚自习的时间用来做卷子比较好,还是自己模拟考试。这种方法对提高答题速度、培养考试心态以及提高成绩具有很显著的帮助。
高考前一个月一定要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再看一遍,该背的古诗、古文、公式等一定要背会,因为这些都是高考中送分的内容。然后把重点放在做题和复习以往的错题上,知道自己哪里欠缺,才能在哪里改正。
高考前家长只需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就可以,不要说太多关于考试、学习的事情,因为孩子已经复习了快一年,马上要考试时多少会有些紧张,家长再说这些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带来负面情绪。
祝各位考生心想事成,考上理想的大学。
第二篇:
高考已经近在眼前了,马上就要上战场的同学们也会随着高考越来越近而开始有慌乱的感觉,最后一个月,同学们一定要稳住自己,做好最后的冲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高考前一个月如何复习?
夯实基础知识点
还有1个月的时间就考试了,有考生表示,目前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复习;更有考生觉得只剩1个月了,再怎么努力也是无用功,就产生了放弃高考的想法。
考生在这一阶段不要把精力过多的放在难题上,关键还在于基础,应该夯实基础知识。因为少了这些基础知识的支撑,解题也就无从谈起。专家特别提醒,成绩好的同学尤其要把复习重心放在基础知识上。文科主要侧重回顾政治、历史,理科则重点记忆各种公式,熟练掌握所有公式,以免因临场想不起公式而丢分。
学大教育专家认为,在最后30天里,考生应以各科考试大纲和课本为依托,对照考纲上的每一个考点对知识点逐一进行梳理,夯实基础知识。如果自己不会梳理知识点可以找自己的老师帮助,也可以找1对1辅导机构帮助。
突击频率高、分值大的考点
通过前段时间的复习,考生基本已将知识点系统地“砸”了一遍甚至N遍,同时也做了大量的习题。考生可以对做错的题要进行整理、强化,也可以拿出以前整理的错题本,把自己以前做错了的题目及典型题再看一遍,把平时没有注意的漏洞找出来。在整理错题的同时,也要注意那些不出错的内容,不要因为注意的转移而把强项变成弱项。
高考主要考查的还是主干知识,考生应扎实掌握主干知识点,尤其是各科中某一类型考题频繁考到,在考卷中又占有很大分值比例的试题。学大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以将老师提及的或以往的错题本记录的考试频率较高、分值较大的考点进行重点突击下,因为短时间内,考生想将没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大面积恶补有些牵强。
点面兼顾,适当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考试题的面,是由知识点、能力点间的关联脉络形成的网状体系。因此,考生要弄清教材内容的知识点、能力点,同时要摸清两者间的关系,有利于综合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对于综合试题,无论是“文综”还是“理综”,大多数考生心存恐惧,总把握不好解题思路。其实,“理综”“文综”考题的设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莫测,“综合”实际是“政治+历史+地理”或“物理+化学+生物”的拼盘。只要各学科学好了,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好综合题。
此外,学生还应关注热点问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为每年的热点问题都是考点。如,“三农”、朝核问题、玉树地震、西南旱灾、地碳经济等一些热点话题,一定要学会对热点问题的分析。
保持一定做题量,按高考要求模拟训练
学大专家表示,考生要保持一定的做题量,并可按高考要求进行几次模拟训练,让考生以一种自然的惯性来迎接高考。
考前这段时间,考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最佳应试状态。所以文科内容、理科内容不能光看,而要做一定数量的试题。看书是记忆知识,做题是运用知识。两者有效的结合,考生在考场上才能发挥自如。
同时,家长尽可能按高考要求对考生进行几次模拟训练,将考生置于考试场景之下“限时限量”完成。这样的训练可以为考生积累应试经验。在每一次模拟训练之后,考生要及时、具体地总结试卷,这样高考时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并改正,有效避免失误率。
高考前一个月冲刺计划
1、第一周:本周为二模后的全面反思、科学合理定位、明确后阶段复习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总结反思的同时,开始系统整理高三以来各次大考试题和梳理错题,认真制订好后期的日计划、着手确定后期重点知识的查缺补漏。基础知识中的未考点和常错点,审题与答题,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一些细节性问题都是后期要关注的重点
2、第二周:进入重点内容的复习和练习。重点内容还是放在最有把握拿分的基础题、中等题、重点题型以及一些创新题上。值得一提的是:越到后期各地的模拟试题就越多,所以不要随意做套题,更加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考信息。
3、第三周:重点对付以往的错题或回炉题。错题回顾,旧题新做。备考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减少失分。在考场上,只要少失分,就能多得分。
4、第四周(考前一周):平稳过渡,适当保温,调整考试生物钟,把最佳状态调整到高考考试的时段。本周要防止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完全放松,二是加班加点。前者过分放松,后者又过度紧张,所以两者都不可取。正确的态度是适度紧张,每天在考试的相应时段进入状态,保留一定的考试感觉。平静当中有紧张,紧张之余会放松。
调整心态迎高考
若同学们在此阶段还有什么心理疑惑或不踏实的地方,那就请你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此阶段不去关心上什么大学,考上与否,而应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常这样想,考上固然好,考不上,也不要灰心,可以来年再考或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一定非上大学才是你的人生奋斗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临考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即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要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不一定能够成功,没有自信心,一定不能够成功)。经过平时的努力和充分的复习准备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即使不能完全达到,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在高考前,若考生的情绪过于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则可能导致高考失败。导致情绪涣散的原因很多,如缺乏考试动机或动机水平不高,心境不佳,生理低潮或疾病等。要使自己紧张起来,进入兴奋临考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制定细致的时间表,每周、每天的任务都合理安排。若自己严格按时间表学习,数天后,涣散情绪便会消失,或到有学习气氛的地方学习也可增强学习紧迫感,看到别人都发愤苦读,你也会身不由己地融进这种气氛中,以缓解自己考前的过度紧张情绪。
最后忠告学生考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①临考试的前一天,用一张纸或硬卡片列出考场需要带的东西,每次去考点前都要按所列进行检查。如有可能要在考前先去一下考点,找一下考场,,熟悉一下环境。
②考试那天,要穿着舒适,不要使服装的色彩和样式特殊,以免引起考生及监考老师的过多注意,以免答题分心。
调整复习
考前一个月,复习的重点不要再放在难题攻关和突破上。考试易难程度一般是遵循7:2:1的比例来出卷的,也就是70%的基础题,20%的提高题和10%的难题。因此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把70%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那70%的题目上是最合理的,而且,还要努力争取在考试时确保70%的那部分题的准确率,这是达到本科线的基本保证。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用20%的时间和精力去挑战那20%的题目,把10%的难题作为兴趣题来做,就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成效,更能增强自己应考的信心。
调整饮食
足够的营养不等于吃得多和吃得好,而是吃得合理。
考前一个月,不宜进食较油腻和糖类食物,比如猪肉、油炸类食物等,因为这类食物的消化过程较长,容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昏睡感;其次,饮用饮料需适量,尤其是功能性饮料,因为饮料中不仅含有高糖,还含有各种添加剂,容易引起肌体各种不良的反应。
考生应保证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建议食用新鲜的鱼、虾、鸡蛋、牛奶和一定量的瘦肉,这比服用保健品要有效得多。此外,考生应该保证每天都食用足量的新鲜蔬菜和瓜果,因为它们不仅富含维生素,而且容易消化。
调整生物钟
考前半个月,大多数学校都让考生在家自由复习了,在自由复习阶段,不少考生往往喜欢在深夜复习,然后白天休息。但是,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至11点,下午3至5点,而不少人在这段时间生物钟处于低谷,所以,有不少考生反映明明在家做模拟题时思维敏捷,答题准确率较高,可是在考场上却会因缺少兴奋点而昏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场上昏”。人体生物钟处于低谷是“场上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建议考生在家自由复习时,尽量调整原有的生物钟规律,让自己的兴奋点在每天的9至11点和下午3至5点达到高峰。并且,尽量按照高考的考试时间来安排自己做模拟题的科目,使考生在考试时段里能保持最佳精神状态。
强化自信心
随着高考临近,出现紧张、急躁、无所适从、悲观失望等情绪非常普遍,这都会影响复习效率甚至高考成绩。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你要相信自己,坚定必胜的信念,有时自信确实能够创造奇迹。考生完成每天的复习量后,可以尝试对自己说“我今天努力学习,高考又提高1分。”每天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自信进行学习,高考一定能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