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生命,倾听你的声音;看世间花花木木,感动着人生每一个灵魂;生命有爱,也有情,花开会花落,花落会花开;来来去去返返复复,这就是生命。
第一篇:春--风,花
春仿佛是花的世界,春来,花就次第的开了岁月无声流逝。微风拂过脸颊,走在校园的小桥上,随风而来的是飘扬的柳絮,此时风中飘来一句低语又是一年柳絮飘飞的时节,望着岸边的柳树新绿的嫩芽点缀在整个树身。生命慢慢的苏醒,咚咚咚那如低沉般的跳动您听到了吗?
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花儿说:“微笑吧,如我,在春日里的嫣然一笑,醉了蜂,醉了蝶,醉了每一位游人的心,即使生命之短暂,我想我依然是幸福的。”
是的,微笑犹如一缕暖人的清风,如一泓甜人心脾的清泉,让人乐观自信,让人淡定睿智,那一份怡然自得,纵是面对山高路远,也可以以笑看风云的姿态,让生活芳香四溢,让幸福撞入心怀。生命在每个人的微笑里传播,你听到了吗?
原野,广袤。倾听,让生命的声音闯入心扉。
夏--雨,夜
夏,炎炎的夏日里,暴风雨来临前的那一刻,漫天的乌云如万马奔腾般在低空中驰骋,强劲的狂风抽打着树干,发出尖利的啸声,地面的浮物便随着狂风飘飘忽忽,蹁跹起舞。小小的我们,傻傻地伫立在空旷处,张开双臂,一任肆掠的风越过我们单薄的身躯飞向远方,独享那份清凉与惬意。生命在勃发,在怒吼,在澎湃着。那抹张狂,正青春,年少的我们为了梦想在拼搏,抉择之间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你听到了吗?
迎着这初夏温润尤寒的晚风,望着一轮如钩的新月,那首歌《弯弯的月亮》,童年直至如今由在回响。我们在淡泊宁静中渐渐老去,直至生命的钟摆停息。你听到了吗?
秋--果实,落叶
秋天,金风送爽,瓜果飘香。苹果树上的精灵也不甘示弱,由绿色的灯笼逐步蜕变变成了一个个巧笑倩兮的大姑娘,随着清爽的秋风,欢快的上下跳跃着,似乎还温情的在枝头微笑……它的果实多数黄色的,有的也夹杂点红晕,宛若害羞的大姑娘被陌生的人盯着,脸上漾起的一抹红霞,美的让人惊讶和向往。秋分时节过后,树上的果实就慢慢熟透了,果香越来越浓,越飘越远,沁人心脾……
随着一抹秋风,第一片枯黄的叶子落地,深秋来临。嘶哑,寂寥的秋风中夹杂着片片枯蝶漫舞翩迁,远天近景恍若笼罩着一层迷迷蒙蒙的薄幕轻纱般若隐若现,更给这暮秋的苍凉披上一层婉约凄美而又神秘莫测的色彩。
生命的灿烂与孤寂在这天实现了转变,秋,就这样一步一步缓缓走来,又一步一步悄悄褪去。
意如诗亦如画,无论是落叶的泡桐,还是夏末的蝉鸣,以及那沟渠里的青苔,都是这诗画中的美景。也许每一片叶子都蕴含着一份情谊,但最终都会归于尘土。
你听见了吗?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冬--雪,生命
秋风早去,如今已入寒冬。白雪皑皑,寒风凛冽。它的树枝慢慢的枯萎,凋残。残留的树叶毫不保留被席卷,躺至树下,零落成泥。树干上,皆已褪去了翠绿的光华,寒凉成了一片锈色,但它依旧是恬静安然,里外透着一种平和的静穆。
白雪深埋,连我们的希望也被掩埋了。
咚咚咚,你听到了吗?深冬了,万物寂寥,在绝望中死去,这是什么声音。在很久很久以前听过。那么的依赖,熟悉。
随着声音渐渐清晰,冰清玉洁雪的世界仿佛是驻留在一幅静止的画卷里的世外桃源,展现在我的眼底,禅意的让我的心为之盈动涟漪。雪的一抹白,掩饰不住雪下小草那冒头的嫩绿。他们蜷缩着,他们期待着。雪的一抹白,迎来了梅花的盛开,如今那抹香雪海又开了吧,如实如梦亦如画。
近了近了,咚咚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激昂,小草们苏醒了,柳树们开始撞新衣,能告诉我它是什么?我听到了什么?
春去夏至,秋去冬来,它默默的承受这狂风和暴雨,阴冷和肃杀,我欣赏它的淡然若水,不浮不躁,静尝岁月轮回赐予的苦酒……
它的名字--生命。
原来那抹渐进渐远萦绕在心头的声音他叫生命。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就标志着一个生命降落人间。
由此,生命航船便启程。宇宙自然永不会停歇轮回的脚步,世间万物都是这轮回中的必然,生命只是轮回中的一个回旋点。
生命非常短暂,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那么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应如何度过呢?
既然我们被选择来到这个世界,既然我们有了生命,就应该用所有的真心和真情,用所有的欢笑和泪水来倾听这场绝美的生命之旅!
倾听生命之美,演绎生命之壮丽。
第二篇: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宰场。他们将牛的脚用绳子套住,然后使劲一拉,“扑通”一声这头牛就倒在了遍地污血浊水的泥地上,四只脚迅速被紧紧绑成一把。它一直在拚命挣扎,几次试图站起来,立即有一双手重重地按在头上。另一个屠夫操刀走来,伸出带血的左手熟练地摸准了下刀部位,然后右手持刀猛地一下割断了牛的咽喉,顿时有一股热血喷射而出。牛在血泊中痛苦地翻动、抽搐……屠夫的刀再一次刺向咽喉深处,又一股冒着热气的红血混合黄色的胃液涌出。牛的双眼鼓得滚圆,它想大口喘气,可是嘴巴上已被绳扣死死套住,它只能沉痛地从血肉模糊的喉管中发出几声被窒息的呼噜声。最后终于无力地垂下了拖着舌子的头颅。
这头躺在自己的血泊中,肢体仍在抖动的牛,马上又被几个屠夫拖到旁边。一把锋利的屠刀残忍地将牛皮与身体剥离。片刻工夫,整张牛皮被掀开,露出了白生生的肉体。接下来屠夫又将牛肚子剖开,从里面掏出一团团还冒热气的内脏。心、肝、肠子等五脏六腑摊在血污的地上……
以上是摄象机录下的某屠宰场杀牛时的实况镜头。
平时我们心安理得品尝着牛肉美味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一头牛怎样变成一碟牛肉的过程。看过这些血淋淋的画面,不知你是否还能咽得下这口牛肉?
黑箱里的血腥
当我们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各种动物制成的美味佳肴,是不是想过这些动物也是一条有血有肉的生命,它们对痛苦的感受与人类并无明显的区别。当我们不慎被一根针刺破手指头时便会痛得叫起来,并且还以“十指连心”、“痛得钻心”来形容这种感受。人类是这样,难道这些牛、羊、猪、狗等动物被一把尖刀一次两次地捅进心窝,割断喉管,它们却不会“钻心地痛”吗?甚至在它未完全断气时就被剥皮、开膛、砍头、剁腿……试问:我们人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吗?把人所不堪忍受的痛苦强加于不会说话的动物身上,莫非这就是所谓高等动物的人类优于低等动物之所在?
但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就是这样习以为常地将无数生灵烹调成一道道佳肴。在人们眼中,无论什么动物都不过是人的一道菜而已,其他的问题根本不值得去考虑。而且随着人们口味的畸型膨胀,对动物的吃法也不断花样翻新。什么“生吃猴脑”、“活吃三叫鼠”、“人吸蛇血”、“活鳖药膳”、“活鱼三吃”……这种种希奇古怪的吃法,无非总是将活生生的动物慢慢折磨虐待至死,以满足食客扭曲的饮食心理。
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假如全世界屠宰场的围墙用玻璃做成,人们将不会再吃肉。”我们真希望如此!但是对动物的虐杀悲剧,并不全是在屠宰场内发生,而是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甚至在好多情况下,我们自己就是这幕悲剧的导演。
我们每天在厨房里切菜时,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一尾活鱼被砍下头时,它的腮仍在一张一合,尾巴则痛苦地伸展、抽搐;当我们把鲜活的泥鳅倒进烧红的油锅,慌忙扣上锅盖时,它们在里面“嘭嘭”地跳动,那声音令人心惊;当我们把一只螃蟹剁成两半时,它的蟹钳仍紧紧抓住菜刀不放;我们宰杀青蛙时,它的头已经被斩掉,仍然用它的前肢去模原来有头的部位,却怎么也模不着……目睹这种情景,恐怕稍有一点恻隐之心的人都会黯然神伤。
从古至今,人们就是这样,仅仅为了满足从舌头到咽喉这一段味觉的享受,而使无数生灵成为刀下的冤魂。千百年来,我们这张嘴究竟吃掉了多少生命,恐怕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也无法准确地统计。从生猛海鲜到飞禽走兽,从家养肉禽到野生动物,凡是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一概难逃人们这张贪婪的嘴。因而,我们的身体名副其实地成了动物尸体的坟墓!
已经进化到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人类,一切善良的人们!是不是到了该冷静反省的时候?
动物也有情感
其实只要我们平时稍微留意一下,就会晓得,动物同人类一样,它们既有强烈的求生畏死的本能,也有自己温磬的家庭生活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们的“夫妻”“亲子”之情,以及“忠诚”“报恩”等美德也一直为人所赞叹。
约翰·穆尔曾经这样写到:“动物的爱,希望与恐惧与人类没有什么两样,它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
一对昼夜相伴的鸳鸯,其中一只不幸身亡,另一只不久也会忧伤而死。那些养过宠物狗的人可能也会注意到,当一窝狗崽被卖掉时,狗妈妈满屋子乱窜,焦急地寻找它的孩子那种令人心酸的情景。
据屠夫说,待宰的牛、羊等动物也会象人一样地流眼泪,有的甚至会弯下前腿,跪地求饶,只差没有说话而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刀下留情呢?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下面几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国可可西里地区。有一天,某猎人正追杀一只藏羚羊,眼看猎物走投无路,突然这只藏羚羊不再奔跑,而是面对猎人跪下了。“奇怪,这个畜生还会求生?”猎人思忖着,但它并未因之而动恻隐之心,举枪将近在咫尺的这只藏羚羊打死了。
回到驻地,一解剖才发现,这只羊的腹中竞有一个胎儿,猎人怔住了:“这是一个就要生产的母亲!”猎人明白了,它的求饶是为了孩子,猎人的铁石心肠融化了。“我干了些什么?真是禽兽不如!”终于,这位猎人丢掉猎枪,金盆洗手。
古代,有一位学士名叫周豫,一次,在烹调鳝鱼时,见热锅里有只母鳝总是向上曲拱身体,甚感蹊跷,剖开后发现腹中有仔,才知道这条母鳝曲身避汤的原因是为了护仔。周豫被此情景感动,从此不再烹鳝。
三国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蜀国大将邓芝远征涪陵时,有一天见一只猿猴抱子于树上,他以弓弩射中了猿母,想不到猿子竟然为母亲拔箭,并立即用树叶敷住创伤。邓芝见之动容,自叹不如,投弩于水中。
古代先哲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之大德曰“慈”。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孟子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从餐桌上做起
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这天地间的每一条生命都是大自然的造化,都与人类一样有自己生存的权利。我们实在不应该去人为地造成动物的“妻离子散”“骨肉分离”,去粗暴地剥夺它们生存的权利。如果我们为了满足一时的口欲,而以各种残忍的手段来摧残生命。这种滥杀无辜的行为到头来难道不会使人类自掘坟墓吗?
我们知道,“人性”的堕落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它总有一个下坠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就在人们习以为常地将尖刀捅进动物心窝、开水烫毛、剥皮开膛时;也许就在人们不厌其烦地欣赏锅盖下鳅鱼发出的“嘭嘭”声时;也许就在津津有味地生吃猴脑时;在闭目回味“三叫鼠”的滋味时;在动物养殖场兴奋地观赏老虎、狮子撕裂小猪、小羊的节目时……
我们每天收看电视、阅读报刊的时候,常常被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凶杀、强暴案件所震惊。我们惊叹那些把人戳上几十刀、或砍成十几块、那些剜眼剁指、硫酸、开水泼身等令人发指的暴行;那些父子相残、夫妻反目喋血的惨剧……这个时候,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残忍、惨无人道的手段,怎么同人们平日对待动物的行为有着某种惊人的雷同!
古人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英国著名的华尔绪博士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要避免人类的流血,必须从餐桌上做起。”
他们的话是不是有点道理呢?
如今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已经很少听到被屠宰动物发出的惨叫。然而,在这里我还是禁不住合掌祈请一切慈悲的人们:希望在你们生命的每一天里,都能够随时去关注、去倾听一下,身边每一条生命所发出的,那些有声或无声的生命的呐喊!
第三篇:
“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再苦再累,无惧无畏。身上的痛,让我难以入睡;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累。”——题记田震《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在繁华的边缘,有一种被人们熟知的植物——它们以“草”的名义定居着。熟知?拨开泛黄的落叶与灰褐的枯枝,一层浅浅的灰尘朦胧了几棵苟存的绿色。无法挣扎也无力多言,只有那几棵草默默地感叹,感叹世间的多变,感叹自己在一切都即将结束之前还能触摸这久违的阳光。一声短暂的咳喘。
埋藏在糜烂的枝叶下,干燥的黄泥上刻画了两个字:萎缩。生命的萎缩!它们可能曾经受过几般宠爱,可能曾经受过万千崇拜,可能……或许我们把这个世界想得太天真了,因为没有可能——当然,也没有如果。每日的风潇,每刻的担惊受怕——是一棵草所拥有的。
那是一群城市里的草,最早迎来新鲜的阳光,趁汽车的笛鸣还是稀薄的时候。那是一群城市里的人,又开始了一天不休的竞争,一天不眠的求生。上班、上学、乞讨、祈祷。当大人疲惫地走过那片草坪,当孩子沉重地走在路旁,当那些可怜的人们匍匐地前进着;城市草又是如此无私地给予了这些另一番的美好——绿得如此耀眼,如同在
石漠中看到一丝希望。无论何时何刻,它们都以最饱满的精神面对这个城市里的灰暗。
但是,又有几人发现它们所带来的?
同等是拥有生命的物种,草不能大胆地奔跑,不能像人那样做很多的事情。可在这个绿色的容器里,却能把很多人不能承受的东西承受下来,能把自己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出来。它们有不满,有厌烦,也有在脚印下受过无尽的蹂躏。可是它们接受了现实,因为它们有着自己的信念,当人们终于有一天领悟到这股力量时,定然哑然失声。
回首人生长路绵绵,我们各自走在自己的路上。不同的路,不同的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当自己在发微博,哭诉着种种的不公平时,有没有问心,真的那么不理想吗?换一种心态,欣然接受现实。
草沐浴过大火,那是重生;草攀登过山谷,那是追寻;草遍布过湿土,那是扎根的蔓延。城市里的草,可能未曾重生,可能未曾追寻,可能未曾蔓延开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相信——即使今天枯萎了,明天它们还会重来!在空暇的午后,不妨站在远处看看那城市草,阳光下的微笑或许能使得心情释放。“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歌声在草坪上回荡着。倾听着生命的往事,伴和这首歌曲,我又明白了少许。
第四篇:
我喜欢虫的鸣叫,它们的声音是舒缓的,让人的心渐渐平静。
在楼下的小花园里,到处都长着茂密的野草,而那些小小的虫子们就在野草丛中活着。在夏天的夜晚,虫子们清脆的歌声显得更加清凉,仿佛吹走了夏天的燥热,迎来了秋天的清爽。每次经过花园时,就能听到小虫们的音乐会。蝉趴在树干上,起来个头,“知了,知了”地唱着,“嘶嘶,嘶嘶嘶”,草丛中的小虫也高兴地唱起了欢快的歌谣。
蟋蟀拉起来了自己的小提琴,如同滴水一样的清脆,宛如少女般温柔、舒情。螳螂用它的舞姿来为蟋蟀伴舞,瞧!它那双威武的大刀此时却像少女柔软的手,优美地舞着。纺织娘也来到了舞台上,一展歌喉,听!纺织娘那高吭的嗓音和动听的歌谣真令人陶醉。
下面的小虫鼓起了掌,有两只小虫也飞向了舞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几只小萤火虫在舞台的上空随着音乐摆动着略显肥肥的身躯,用自己独特的光亮照向舞台,台下的一只白蝴蝶一边听一边摇晃着那美丽而又雪白的翅膀;一对蜗牛爬上了草尖,倾听着美妙的歌声。我走向音乐会旁的石头,坐下来与小虫们一起倾听这举世无双的音乐。静静地,心里的烦躁都被这歌声梳理得平静了。我静静地听着,静静地响着,连躲在云层后的月亮也轻轻地拔开了云朵,细细地倾听这美妙的歌声。
我喜欢小虫们的歌声,我喜欢这片草地上的虫虫音乐会。
第五篇:
当一个人仰望星空时,会听到什么?当一个人置身闹市时,会听到什么?当一个人回首过往时,会听到什么?我寻找并倾听,发现并思考……
今天,我读了《倾听生命》,这书使我感悟到:生命是个奇迹,它是脆弱的,但我们的品格可以坚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退却,不能轻言放弃,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只要认真、坚持、奋斗,我们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生活中对于弱者,不能轻视嘲笑他们,要给予他们关爱与帮助;对于生活中的强者我们不能过度地羡慕,而失去自我,我们要记住,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我们自己。生命是一张单程票,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珍惜生命,让生命充满爱。这些章节让我感悟到人生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活,而是让我们精彩的活,做个品德高尚、灵魂纯洁的人,生命虽短暂,但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可流芳百世的。
如书中所说,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很多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它使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的度过。生命固然可贵,但与其无所事事地活在世上,虚度光阴,又有什么用呢?
漫漫人生路,沧桑几何?幸福几许?感悟人生,感恩生命,用岁月的弦拨动生命的古琴,用光阴的音符点缀生命的乐谱。穿越时空的信仰,超越季节的守望,用风干的眼泪,纪念忧伤。倾听别样生命,收获异样人生。那些风中的感动,时时散发着醉人的芬芳,沁人心脾,熏陶一方土地。延伸着、延伸着……
第六篇: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一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一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小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
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