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鱼跃伤感散文

伤感 发布时间:2015-03-22 08:26
[摘要]第一篇: 清晨黎明将至,阳光升起,你我如同池中的鱼儿被束缚。只局限自然的一个角落,生命在延续, 生活 在适应环境的静默。陶醉在平稳的水面,水的清澈映入了自身的面容,有感受到了水清鱼悦的动感。池中的鱼儿在游走,无法寻求追忆圆满的回家。 压迫在挣
第一篇:
 
     清晨黎明将至,阳光升起,你我如同池中的鱼儿被束缚。只局限自然的一个角落,生命在延续,生活在适应环境的静默。陶醉在平稳的水面,水的清澈映入了自身的面容,有感受到了水清鱼悦的动感。池中的鱼儿在游走,无法寻求追忆圆满的回家。
 
     压迫在挣扎,压抑在强化,自由的渴望,迷茫在拥挤的漩涡。水的波动流入了自我的喘息。又感受到了水清鱼悦的枷锁。美好的鱼水情,好美的池中鱼,留念。相思。一切的景色诱惑,一切的心灵触碰。清水鱼悦勿忘安身之所,水清鱼悦勿忘感恩你我。
 
第二篇:
 
   “已有十几年没捕到这么多的黄花鱼了。”提起前段时间一日内捕到1000多公斤黄花鱼,1月9日,龙海市浮宫镇海门岛渔民谢建陆脸上洋溢着笑容。45岁的谢建陆常年在九龙江出海口打鱼,“今年九龙江生态好了很多,捕鱼量是以往的五六倍。”
 
  龙海市地处九龙江出海口,水路交通发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沿江两岸砂石中转场、洗砂场日益增多,肆虐九龙江流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九龙江小流域也同样受到养猪业、污染产业等废水排放的污染,造成水质氨氮含量严重超标。
 
  “过去,九龙江西溪下游两岸砂场机声隆隆,乱挖滥采,江面上运砂船喧嚣不断,两岸生态环境被破坏得‘千疮百孔’。”龙海市水政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陈小鹏说。母亲河“伤痕累累”不堪重负,治理刻不容缓。
 
  2007年以来,龙海市持续加大九龙江流域环境整治力度,特别是2014年3月起,龙海对九龙江流域龙海段西溪、北溪、南港、中港、北港、南溪及支流、水库等涉水管理范围内183场未经审批的砂石堆放场及中转场、洗砂场开展整治,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全部“拔掉”这些水岸边的“毒瘤”。同时,取缔拆除九龙江沿线废非法塑料加工场39家、洗砂洗土场47场。
 
  针对砂场清理拆除后裸露的土地,去年5月,龙海又启动生态修复工作,由林业部门购买6万多株木麻黄、相思树进行复耕绿化。榜山镇梧浦村一些砂场业主也自发在清理好的场地上种植罗汉树、盆架子等经济作物。如今,在九龙江龙海流域两岸新种植的绿树已日渐浓密,覆盖了原本“白花花”的砂场。
 
  “前不久,两艘运砂船半夜1点多乘江水满潮时,想侥幸偷运砂驶入九龙江上游,被我们依法查扣了。”陈小鹏说。他有20年江上执法经验,熟悉九龙江满潮时间规律,专项整治启动后,带领从水利、海事、公安、边防、国土、交通、海洋等部门抽调的执法人员,在水上设卡实行三班倒二十四小时执勤,严防九龙江砂场“死灰复燃”。截至目前,他们已依法查扣运砂船只36艘,驱离349艘。
 
  “这片三角梅原本是养猪场。”在九湖镇林下村大河溪边,今年50岁的洪惠宁指着一片三角梅苗圃对笔者说。去年3月,龙海市在西溪中下游小流域重新划定生猪禁养区,洪惠宁的养殖场在禁养区内,他拆除养猪场转行种植花卉。截至目前,该市共关闭生猪养殖场5721场(户),出售或外迁生猪53.55万头,绝大多数农户实现了转产转业。
 
  经过整治和生态修复,九龙江下游水又清澈了起来。据龙海市环保局在九龙江龙海段河流监测,内河洋西、丹坑等3个监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另外,九龙江入海口的近万亩红树林湿地也充当着“生态卫士”,活跃着70多种野生鸟类、数十种海生动物及90多种底栖动物。紧邻红树林保护区的甘文农场,已形成5000多亩的水产养殖产业园区,建有沙头对虾养殖、黄鳍鲷养殖、缢蛏养殖和青蟹养殖等四大示范片,每年为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5000多吨,创产值1亿多元。
 
第三篇:
 
    近日,笔者在钱清镇江墅村门前河看到,一些胖头鱼、鲢鱼成群结队畅游在水中,呈现出久违的水清鱼跃的和谐美景。沿河村民高兴地说:“介好的环境是钞票买也买不到咯。”
 
    据了解,这条门前河长近1000米,以前由于水质差,村民用河水洗手也嫌脏。为了改善河道水环境,今年年初江墅村党支部、村委会投放了10万尾左右鱼苗,种类有花鲢、白鲢等,身长约3-5厘米。鱼苗投放后,广大村民自觉地保护河道环境,爱护鱼类,鱼苗成活率非常高,生长也比较快,目前体长已达到12-13厘米左右,重量约3-4两。估计到明年年底重量可达3-4斤左右,将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菜肴。
 
    据村里老人说,在门前江大规模放养鱼苗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到过了。投放鱼苗后,河道里的浮萍不再肆意繁殖和生长,水质越来越好哉,水面也干净多了。为了保证放养的鱼苗正常生长,不遭遇电捕鱼等“飞来横祸”,村委会领导正在拟订制度落实措施,用村规民约倡导村民爱水护河,禁止滥捕滥杀行为。同时,村委会将进一步增加放养鱼种,完善放养模式,对改善水生态环境作进一步尝试。
 
    目前,放养鱼儿净化水质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村民接纳,“放养风”正在绍兴县一些农村自发兴起。钱清镇联兴村于今年5月初在长2000多米的河道内放养了花鲢、白鲢等17万尾。同时,制作了禁止捕鱼的警示牌30多块,分别树立在河道边,劝导村民和外来务工者不要捕鱼。这一做法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和支持,深受好评。
水清鱼跃伤感散文
第四篇:
 
    前几天,遂昌县北界镇王宅桥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野生鱼垂钓大赛,吸引了众多选手和游客参加。一位参赛选手一小时内钓了96条野生石斑鱼,拉杆拉得手直发酸。
 
  记者看到,小溪内水草葳蕤,游鱼成群。王宅桥村委会主任邓朝平说,溪里有这么多鱼,是民间义务护鱼队的功劳。
  王宅桥村是北界镇桃源溪最上游的村庄,在邓朝平小时候,河里水很清鱼很多,石斑鱼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可是后来因为缺乏保护意识,村民们把生活垃圾、废弃的香菇棒倒到河里,河道生态受到了破坏,河水脏了,鱼少了。另外,石斑鱼的收购价高达每公斤120元,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动了偷鱼的歪脑筋。
 
  被逼无奈的王宅桥村组织护鱼队,开始了护溪。为切实开展河道禁渔工作,护鱼队实行24小时巡查。一段时间后,邓朝平想出了“绝招”,在王宅桥村所属河道从上游到下游安装了4处监控。这一做法更多的是起到震慑作用, 让个别有意偷捕盗捕溪鱼的不法分子望而却步。
 
  不只是保护。如今,王宅桥村每年出资2000多元,放流3000多尾鱼苗,尽管投入资金不大,但起到的示范效应却很大。村支书王长松说,现在保溪护鱼已成为村民共识,溪里野鱼成群。村里在全县举办垂钓大赛后,来村看鱼钓鱼的游客日渐增多,村里还尝试实行有偿垂钓路子,以每公斤野生鱼160元的价格对外出售垂钓权,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村里的老年人活动开支。
 
  同时,村里加强对生产生活垃圾的管理,对垃圾进行户集村收,并投资20多万元建造了污水处理池。严格控制河道采砂取石,并做好防洪堤、堰坝的修建,在河道两岸开展绿化工作。一系列做法,真正还河道洁净、顺畅、水清、岸绿。
 
  除了北界镇王宅桥村,遂昌沿溪各村也纷纷设立护鱼队。地处乌溪江源头的王村口镇弓桥头、官塘村等8个村还联手组建了护鱼联盟。前不久,王村口镇关川片曾发生一起毒鱼事件,关川片某村民乘着天黑,在关塘小学门口溪里毒鱼,造成大量石斑鱼死亡。最后在王村口镇派出所的全力配合下,抓住了此次毒鱼事件的“幕后元凶”,并对当事人罚款1万多元。
 
  王村口镇官塘村支书毛必祥是义务护鱼队的一员,他经常在凌晨起床抓偷鱼的不法分子。毛必祥告诉记者,不法分子知道有义务护鱼队,常常选择在深夜或凌晨偷鱼,他一接到其他护鱼队员的电话就爬起来,前去处理偷鱼事件。
 
  依托山水好风光,遂昌县68个村参与农家乐开发,占全县村数1/3。今年前3季度,全县旅游接待408.87万人次,居丽水全市之首,实现旅游收入16.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80%和45.46%,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农家乐接待82.73万人次,收入7599.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131%。遂昌县水利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上百条沿溪各村已做到每村有主管,时段有人查,村民来举报,毒、电、网、炸鱼等违法现象得到较好遏止。近3000公里秀美河道,潺潺清溪水,不仅孕育出成群野生鱼,也为遂昌乡村旅游带来人气。
 
第五篇:
 
    莱茵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沿途好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近日,德国环保部水资源保护署署长罗塔·维尔纳自豪地说:今天的莱茵河,可以说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也是世界上人与河流关系处理得最成功的一条河。
 
  然而,莱茵河并不是一直这样清澈,罗塔说,莱茵河曾被戏称为“欧洲的下水道”、“欧洲公共厕所”。
 
  莱茵河是欧洲最大河流之一,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流经法国东部,纵贯德国南北,最后抵达荷兰入海,一共流经9个国家,流域生活着大约5000万人口。
 
  上世纪早期至中期,工业化发展的狂热使人们忽略了对这条欧洲母亲河的保护,污染严重侵害莱茵河生态环境,以至于河内鱼虾绝迹,甚至一度得名“欧洲的下水道”、“欧洲公共厕所”。
 
  在20世纪工业化发展热潮中,莱茵河周边兴建起密集的工业区,尤以化工和冶金企业为主,河上航运也迅速增加。从1900年到1977年间,莱茵河里铬、铜、镍、锌等金属严重聚集,河水已经达到了有毒的程度。自20世纪50年代起,鱼类几乎在莱茵河上游和中游绝迹。作为下游国家,荷兰的饮用水和鲜花产业也因来自德国和法国的工业污染而损失严重。
  频发的环境事故终于唤醒民众、企业和政府。1950年,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和瑞士在瑞士巴塞尔建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该委员会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监控污染源等工作。ICPR主席轮流由9个成员国的部长担任,但秘书长一直是荷兰人。因为荷兰是最下游的国家,能够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说话。
 
  另外,ICPR由全会、秘书处以及技术机构组成,并通过各国部长级会议行使极高的政治权力,从而可以产生有政治约束力的决议。各国政府代表分成不同主题的工作小组,每年共举行约70次正式会议,探讨莱茵河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而各种非正式的讨论和交流则基本上每天都进行。
 
  ICPR秘书长本·范德韦特灵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合作的起步阶段是最困难的,需要达成共识、确定问题在哪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间的合作已经越来越顺畅,很多具体问题通过非正式的接触,比如“喝咖啡的时间”就可以解决了。
 
  如在瑞士,第一部《水保护法案》于1957年生效。每户城市家庭的污水管道逐步与污水处理厂相连,使水质在几年后得到显著改善。
 
  瑞士巴塞尔的制药和化工行业为工业废水处理投入巨额资金,并终止了一些高污染的生产部门,转而在研究、开发与管理领域加大投入,对莱茵河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瑞士在微量污染物处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范德韦特灵说,目前ICPR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三方面:微量污染物治理和生态系统重建,流域防洪,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不过,欧洲持续的经济危机正在拖累治理环境污染事业。范德韦特灵说,各国不再优先考虑环境问题,相关工作的进行不得不“放慢”步伐。
 
  除了长期目标,ICPR统一协调下的多国协作机制多次在处理紧急环境污染事故中发挥作用。两年前,德国境内的莱茵河流域发生一起翻船事故,引发严重环境污染威胁。今年1月,一份长篇报告现身互联网,详尽分析了这起事故。“当时要救那艘船很不容易。”ICPR德国代表团负责人海德·耶克尔回忆道。
 
  这场事故中,一艘名为“瓦尔德霍夫”的货船在莱茵河事故多发地段———“罗蕾莱”礁石附近发生侧翻,当时船上装有2400吨浓度为96%的硫酸。最初抽取硫酸的尝试失败后,瓦尔德霍夫号船体不稳,开始出现破裂迹象。“我们不得不以一种可控的方式把船上的硫酸排入莱茵河,以避免莱茵河生态受到破坏。”耶克尔说。
 
  最终,由船务公司、当地水务管理部门以及邻近各州政府机构组成的危机应对小组决定,以每秒12升的速度,缓缓释放硫酸,用莱茵河每秒1600万升的流水量将其稀释。
 
  在此过程中,德国与沿河其他国家保持接触,持续通报事故进展以及德国方面采取的措施。媒体对事故铺天盖地的报道也帮助各国及时了解最新情况。
 
  耶克尔说:“这是在德国境内发生的事故,所以没有其他国家参与处理决策。但释放硫酸对水质的影响,影响下游多大区域等问题在决策前就已作过评估,并向其他国家通报。”在这个过程中,ICPR的“国际警报方案”启动。“得益于严密的监控,硫酸入河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耶克尔说。
 
  目前,莱茵河治理已经获得了很大成功,早已洗刷了“欧洲的下水道”恶名,恢复生机。排入河水中的有毒物质大幅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很多对环境敏感的物种开始回归。目前,莱茵河中生活着63种鱼,因对水质要求非常高而被当作指标物种的鲑鱼在一度绝迹后,也开始重回莱茵河。
 
  “鱼群回到了莱茵河,人们又可以在河中游泳,莱茵河做饮用水水源完全没有问题。”耶克尔说。


    编辑:ctwxc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