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二、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 李白《西施 》
三、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 张籍《蓟北旅思 》
四、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五、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 王维《少年行四首》
六、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七、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 陆龟蒙《吴宫怀古》
八、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 陆游《读书》
九、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十、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十一、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 苏轼《念奴娇·中秋》
十二、国破山河落照红。 —— 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十三、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十四、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 李商隐《富平少侯》
十五、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 杜甫《岁晏行》
十六、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 曹操《薤露》
十七、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 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十八、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十九、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二十、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 李商隐《茂陵》
二十一、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 李白《秦女卷衣》
二十二、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 汪遵《咏昭君》
二十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 屈大均《秣陵》
二十四、关山万里作雄行。 ——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二十五、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 谢逸《送董元达》
二十六、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二十七、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 于鹄《题邻居》
二十八、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二十九、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李商隐《陈后宫》
三十、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三十一、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三十二、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 王建《寄旧山僧》
三十三、愁损辞乡去国人。 ——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三十四、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 李白《鞠歌行》
三十五、故巢似与人留恋。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三十六、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三十七、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 孔夷《南浦·旅怀》
三十八、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 李白《千里思》
三十九、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 赵鼎《寒食》
四十、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四十一、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 孟浩然《他乡七夕》
四十二、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四十三、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 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
四十四、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四十五、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 边贡《重赠吴国宾》
四十六、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 —— 汪遵《息国》
四十七、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 —— 李白《秦女休行》
四十八、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于谦《岳忠武王祠》
四十九、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五十、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 高適《塞下曲》www.ctwxc.com
![]()
五十一、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 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五十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五十三、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五十四、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 —— 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五十五、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 张华《游侠篇》
五十六、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五十七、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五十八、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五十九、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六十、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六十一、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 —— 姜特立《雅志小饮适宽仲送相州法酝...》
六十二、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六十三、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 —— 汪遵《息国》
六十四、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 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
六十五、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 曹植《怨歌行》
六十六、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 —— 李纲《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六十七、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六十八、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 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六十九、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七十、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 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七十一、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 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七十二、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七十三、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七十四、天相汉,民怀国。 —— 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七十五、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七十六、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 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七十七、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七十八、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 简长《送僧南归》
七十九、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上。 —— 牛峤《菩萨蛮·柳花飞处莺声急》
八十、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 范云《效古诗》
八十一、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八十二、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八十三、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 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八十四、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 —— 潘希白《大有·九日》
八十五、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 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八十六、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八十七、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八十八、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 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八十九、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 何承天《战城南》
九十、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九十一、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 子兰《秋日思旧山》
九十二、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九十三、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九十四、相对向、斜阳凄怨。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九十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九十六、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 —— 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九十七、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 —— 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九十八、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 郑思肖《二砺》
九十九、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一百、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 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