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建设者的感人故事
第一篇:西部建设者的感人故事
20天完成征拆任务 创造雷山“加速度”
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凯雷高速建设中,雷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多措并举,仅用20天就完成了凯雷高速县境段2000余亩土地征收、94栋房屋拆迁、230座坟墓迁移等工作。
在项目建设征拆过程中,雷山县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五天一调度,分管领导两天一调度,县征地拆迁小组责任人与各工区项目负责人一天一调度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就征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征拆工作有效推进。
雷山县委、县政府还抽调30余名协调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充实到征拆工作队伍中,增强队伍力量,基本达到二人一户的包户格局,突击征拆工作。专门从县直部门抽调车辆,保证每天有8台越野车接送征拆人员,确保随叫随到,及时入户动员宣传。县指挥部及时梳理沿线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形成清单,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逐一突破”的原则倒排工期,分段将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细化分解,明确每2名同志负责完成1户农户的动迁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分段、分片区将问题逐一解决。
同时,由县公安局每天安排一部车辆,保证有4名以上公安干警在凯雷高速公路沿线巡逻,发现纠纷及时调解,对煽动不明真相者阻工的人员依法打击,确保施工有效推进。
为提高农户的拆迁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建立了激励机制,从县财政拿出200多万元作为搬迁奖励金,凡是在规定时间内签好搬迁协议并完成房屋搬迁的农户,每户给予2万元奖励;凡是自行协调解决好宅基地的,每户再给予奖励1万元。
“没有征拆钉子户,只有征拆困难户。”这是雷山县领导经常告诫征拆工作组同志的一句话。要求工作人员要视征拆对象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要亲情拆迁,温言暖语做工作;语言不生硬,态度不粗暴,表情不古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征拆过程中,该县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应急分队成员深入沿线村寨帮助家有孤寡、病残、留守儿童等30余户困难搬迁户拆迁房屋,并为拆迁户解决临时住房和材料堆放问题。施工方还为沿线所有搬迁户每户帮扶1顶帐篷,尽量为搬迁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在这种亲情拆迁的感召下,村民从反感、抵触、观望,转化为积极配合拆迁,征拆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可喜的突破,创造了20天完成征拆工作的“雷山加速度”。
第二篇:西部建设者的感人故事
打通盘岭隧道 创造施工奇迹
时间回到2014年11月27日凌晨3时56分,三黎高速万人大会战传来喜讯,左幅长3505米、右幅长3485米,三黎高速公路线上最长、最为坚硬险要的堡垒——盘岭隧道,经过中铁二局三黎九标、中铁五局三黎十标两个施工单位500多名员工、700多天的通力合作,终于被打通。工人们欢呼着,拥抱着,一个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工人们最盼望的一刻,最快乐的时光。
据十标项目经理李云宾介绍,盘岭隧道的艰难在以前的工作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当地山多,施工面窄,光是开挖9公里的施工便道,就花去几个月时间。然而,复杂险要的岩层破碎带突泥突水的地质灾害,才是施工队遇到的真正难关。每当遇上这种地质灾害,隧道的每尺推进,都是工人们用生命去开辟的。
700多天的施工,盘岭隧道先后50多次突泥突水,每天有1万多立方米的水从施工面中涌出,四壁满是突泥突水破碎的岩石,每一道石缝都在向外喷水,整个隧道就像水帘洞。这种环境下施工,工人们除了干活,还要派专人和隧道地质监测队时刻观察地质变化,以便在发生突泥涌水导致坍塌的前兆时,及时撤离现场。
惊险一幕还是出现了。2013年11月22日晚10时许,20多位工人正在隧道中紧张施工,当施工进度推进到800米处时,有1万多立方米泥石突然从隧道顶部坍塌下来,将隧道全部堵塞,设备也被完全毁坏。如果不是地质监测人员时刻高度关注地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紧急通知20多位工人迅速撤离,再晚十几秒钟,20多位员工就会被淹埋在泥石流中。
险情发生后,三黎项目办及时将项目处理情况向上级报告。省交通运输厅和省高速公路集团闻此信息,迅速组织国内知名隧道专家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会审,项目办及驻地办根据变更设计要求,协调各方与标段班子成员一起反复研讨,确立了双层长管棚加超前小导管超前注浆的处治方案,将原来的两个施工面增加到4个施工面,大大提高施工进度。
为了确保既能抢回工期,又能保证工程质量, 九标、十标两个施工单位不惜投资千万重金,引进两台全球先进的阿里瓦喷浆设备,实行6轮24小时不间断作业。标段领导不分白天黑夜,和工人战斗在一起,经常是整夜没有合眼。
随着盘岭隧道贯通,这个倾注了建设者们大量心血的工程终于被成功拿下,耽误近200天的工期,也被大伙“追”了回来,被专业人士称作隧道施工史上的奇迹。
第三篇:西部建设者的感人故事
默默规划的工程师、风吹日晒的执勤交警、担负重任的安检人员……这场盛会凝聚了这座城市有无数各行业从业者的智慧与汗水。昨日“精彩看南博”系列发布会上,8名来自各行业的从业者讲述了自己与南博的故事。
基层民警杨龙
提前一个月做好安检准备工作
“你好,请接受安检;你好,请打开包;你好,您有违禁物品,我们要没收。”作为基层民警中的一员,在之前两届“南博会”安检大棚内,杨龙每天要重复这三句话上万次。认真检查进入会场的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时刻准备冲锋到排爆第一线……杨龙与他的同事们负责全市乃至全省可疑爆炸物的排除处置工作。“今年南博会我还会参加,同时我们已经提前一个月为本届南博会的安检工作做好准备。检测设备、培训警官学院的大学生。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培训、练习,一定要力保今年南博会期间的安检不出任何差错。”杨龙说。而他也希望安检工作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与理解。“我们能理解大家排队入场的急切心情,可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认真细致的检查是我们的职责。”
去年南博会上,发生了让杨龙与自己40多位同事都很感慨的一件事。由于连续工作多天,嗓子沙哑的杨龙因为一次安检过程中声音稍小导致参展观众的不满,顶着谩骂和不理解,杨龙心平气和地向参展观众解释起了安检工作的重要性。事后,闹事男子被强制带走安检。而让杨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表示不满的男子在参观完展览后将一箱饮料送到杨龙面前:“我走完4个展厅大门,看到你们每个工作人员都满头大汗,太辛苦了。我对我刚才的冒犯表示歉意。”杨龙听后非常感动,正打算给男子买饮料钱时,该男子已然消失。
“理解,就是市民对我们最好的回馈。”杨龙说。
配建项目负责人范品刚
带领1000余名工人攻克建设“苦战”
“我从事建设30余年,参与建设管理项目不计其数,而这次南博会要把一年的工程量在4个月内保质保量完成,对我来说完全是一场艰巨的"苦战"。”云南睿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品刚说,他是本届南博会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配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从12月份起范品刚带着1000余名工人、300余台机器开始了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作业的“三班倒”生活。“每天6点半起床,凌晨12点才能回家。坚持24小时随时待命,准备应对、解决新难题。在工地上他们都叫我"精霸王",说我像上了发条一样。”范品刚不仅成为了团队的技术支撑,也成为了施工人员的精神支柱。
已经在工地过了几十个生日的他,这一次依然选择在工地上为自己庆生。随着“倒牌工期”的一步步推进,243号道路和虾坝河项目进展顺利。看到243号道路车水马龙,虾坝河的清波荡漾,第三届南博会顺利举办,“这就是我最好、最难忘的生日礼物。”他说。
在8名南博建设者中,还有女儿与南博同岁,值守了3届南博会交通安全保卫工作的交警支队八大队三中队中队长周永清、为保障全市安全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刑警邱瀚、六甲街道的涂爱国等等,每一位南博工作者都在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障展览的顺利进行,每一分每一秒的坚持和付出都在营造着最美南博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