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心脏带回祖国
世界著名大音乐家、波兰人费列德利克'肖邦,由于受到波兰反动政府的残酷迫害,先后流亡法国、德国、英国等地,时间长达十九年。在这期间,他的许多贵重东西都散失了,唯独将出国时带出来的一个装满家乡泥土的银杯,朝夕不离一直带在身边。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尽头了。临终前,他对从华沙赶来探视的妹妹说: "波兰反动政府是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我死后,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银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遗愿解剖了尸体,把肖邦的心脏带回了华沙,存放在圣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颗永远向着祖国的心,是一颗比金子还珍贵的心。在这颗心脏里,蕴含着对祖国深情的眷恋,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旋律。
第二篇:成功来自自我牺牲
英国人辛柏孙(1811-1870)为了找到最好的医用麻醉剂,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药剂都亲自试用过,但一直没有找到他认为满意的。一天,他发现"迷蒙精"可能是一种好麻醉剂,便大量吸入鼻孔,顿时失去了知觉,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诺贝尔,一次正潜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药,突然"轰"的一声,碎瓦如雨,烟尘腾空,他的新建实验室飞上了天。烟尘过后,家人跑出来一看,诺贝尔不见了,纷纷泪落如雨,个个顿足捶胸。忽然从瓦砾里钻出一个人,满身灰尘,血迹斑斑,他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揉揉眼睛,环顾四周,然后蹦着跳着欢呼起来: "成功了!成功了!"
第三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说过: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的确,爱迪生的一生就是把"为人类造福"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并为之奋斗的一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他三十岁时,发明了留声机,三十二岁时,发明了"世界之光"--电灯。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要经过艰苦奋斗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说吧,他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每天工作二十小时,有时甚至连续二十六小时地工作,累了便在实验室里略躺一会儿。制造电灯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适合的材料,爱迪生先后试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用竹子烧成的炭丝作灯丝。
爱迪生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他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的义务是为人类造福,可谓真正履行到家了。
第四篇:有良心的将军
1940年5月,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的张自忠,亲自率领一支纵队在湖北宜城与敌军血战九昼夜。在日寇的重兵包围中,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奋勇冲杀,连中七弹,壮烈牺牲。临终时,他向随从说:"对国家,对民族,良心都平安,大家要杀敌报仇!"
周恩来同志曾把张自忠誉为"全国军人的楷模",说"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抗战军人之魂"。曾到湖北前线访问过的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中国战歌》一书中将张自忠称为"有良心的将军",并写道: "人们都说他视死如归。以求良心得到安慰。"张自忠将军是国民党抗日英烈中的一位。他以身殉国的壮举,正是他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民族良心的体现。
第五篇:为祖国服务无尚光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一级研究员丁声树是一位忠于祖国的研究人员。在1944年夏,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派池去美国考察,照惯例,他先要进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受训"。接待他的一位官员要他加入国民党,他说: "国民党这样腐败,我不参加。"在美国四年,他学业精进,但就在美好的前程向他招手之时,他却决定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当时,他的妻子关淑庄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呀呀学语的女儿。他拿不出举家而归的一笔钱,便先行回国。回国时间不长,解放军的炮声传到长江边上,国民党胁迫他到台湾去,他坚决拒绝了。南京解放后,丁声树见解放军纪律严明,爱国爱民,感到国家真正有了希望。从此,一封封家书飞往美国,敦促妻子归来。其中一封写道:
"我所以劝你和孩子早日归来,是因为新中国需要你,你也需要在新中国的新鲜空气中陶冶一番。孩子更不用说了,她本是新中国的女儿,不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住。我们做为中国人,应该为祖国服务,这是多么光荣多么美丽的事啊!"
第六篇:不食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闹饥荒,粮食颗粒不收,许多百姓离乡背井逃往他乡。当时有个叫黔敖的富人在饥民来往密集的地方施舍食物。
一天,有一个饥民从旁走过,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不由朝施舍食物的黔敖看了一眼。 黔敖说: "喂!过来,给你饭吃!"那饥民听了,很是生气,说:"我是人,不是动物。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 这个宁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可见人们是非常赞赏人穷志不短的。
第七篇: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个隐士名叫颜躅,他颇有才能,不愿从政,甘愿过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齐宣王为了搜罗人才,派人把颜躅请了来,要委以官职。颜躅不便违命,只得进宫朝见宣王。
这天,齐宣王高坐在朝廷上,他以为自己是一国之君,颜躅是个无官无职的文人,便以轻蔑的口气说: "躅,过来!"颜躅是个很有骨气的人,见宣王这样对待自己,心里很生气,便立在那里不动,用同样的口吻说道: "王,过来!" 齐宣王听了,又改作笑脸,客气地说: "颜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请您帮助我,作我的老师,我要向您请教。您要是能到我这儿来,咱俩一同生活,一同游玩,保证每餐都有牛羊肉和猪肉吃,出门也有车坐,您的夫人,儿女也都能身着衣锦,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
颜躅听了这番话,感到齐宣王是在利诱自己,便严肃地回答说: "谢谢。我不要什么荣华富贵,我愿'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 "晚食以当肉"是说,我虽然穷得吃不起肉,但我推迟吃饭时间,等饿极了再进食,就和吃肉的滋味一样了, "安步以当车"是说,我虽然穷得没有车子坐,但我步行时把脚步放慢些.放平稳些,就和坐车差不多舒服了; "无罪以当贵"是说,我虽然是个平民百姓,但我只要清白正直,不做坏事,就是一个很高贵的人了; "清静贞正以自娱"是说,我一身清白,自由自在地过着隐居生活,自己就感到无限欢乐了。
颜躅的这番话,说得齐宣王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第八篇: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岁的大诗人陶潜在彭泽县(今江西湖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领五斗米的官俸,腊月将尽的一天下午,陶潜办完公事,换上便衣,回到内衙翻看过去的诗作。突然,一名小吏从外面闯进来禀报: "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请老爷赶快更衣迎接。"
"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呢?"刚来彭泽县不到三个月的陶县令不解地问道。小吏解释说:"那督邮张大人是我县富豪,一向讲究排场,眼下又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
生性耿介的陶潜本来已十分痛恨官场黑暗,想离开这个肮脏之地。现在听说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富豪,靠精于吹牛拍马得到太守宠爱,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还要叫自己去隆重迎接他。想到这些,陶潜不禁长叹一声,愤然说道: "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儿弯腰行礼!"说罢,便取出知县的印信交给小吏,说; "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还乡,不当这个知县了。"然后收拾行装,昂然归隐而去。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格言,
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第九篇: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 "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宗悫应声答道: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高兴,满意地赞许说: "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
宗悫长大后,当过振武将军、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曾率军远征南方的林邑国,大获全胜,建立了一些功业。 -德育名人小故事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第十篇:同胞兄弟志向径庭
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造就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元军大举南侵之际,文天祥率领军队与元兵苦战于江西一带,终因众寡悬殊,兵败被俘。文天祥被押解到燕京后,元朝当局因知他文武全才,深孚人望,便软硬兼施,甩了各种办法,企图用高官厚禄收买他。文天样虽身陷囹固,却坚贞不屈,志不可夺,宁死也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去做侵略者的鹰犬,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有一个弟弟叫文溪山,当时还在惠州做官,他看着宋室江山大势已去,不思振作,却甘心媚颜事敌。就在文天祥被俘后的次年5 月,他投降元朝,后即赴燕京,骑马招摇于市。
文天祥在燕都狱中,听到这个消息,捶胸跌足,放声痛骂,大骂他的弟弟文溪山没有骨气。哭毕,援笔写诗一首:
去年别我施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兄弟一囚一骑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怜骨肉相聚散,人间不满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志,悠悠白日横苍烟。
文天祥还有一个哥哥名叫文天祯,宝祜年间乡举,也曾做过官。后因弟文天祥死节,于是再也不愿为官,隐居山林。同是一母所生,兄弟三人所走的人生道路却大相径庭,是和他们不同的道德信仰的人生追求分不开的。
第十一篇:郑成功四抗父命
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于是他坚定地说; "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第十二篇:当有荣耀之实,不当有荣耀之名
英国化学家戴维,是一位木器雕刻匠的儿子。虽然他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却贫穷不改凌云志,坚持刻苦学习,二十岁时就发现了一种能使人发笑不已的气体--笑广七(一氧化二氮),从此闻名于世。
在进行这次实验时,他差点因吸进过多的笑气而丧命。二十九岁时,他又用电解法制得了金属仰和钠,翌年制得金属镁、钙、锶、钡,于是声名显赫。
当戴维发表演讲时,由于他口若悬河,广征博引,许多文学家、科学家、时髦女士、达官阔佬都恭维他,有的送他礼物,有的以认识他为荣幸。然而,戴维却依旧埋头于科学实验,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剧毒和爆炸性实验。有人劝他道,如今功业成就,该安富尊荣,坐享清福了。戴维却说: "我以科学为职业,以造福人类为本分。
一息尚存,就兢兢业业去做。人当有荣耀之实,不当有荣耀之名。有贡献而没有荣誉,比有荣誉而没有贡献好些!" (不过,到了晚年,戴维却被荣誉陶醉,以至压制法拉第。 )
第十三篇:我为什么要请求赦免
1862年6月,车尔尼雪夫斯基主编的《现代人》杂志被沙俄反动当局勒令停刊。一个月之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住宅被搜查,尽管没有搜到任何罪证,还是把他抓走了。1864年2月5日,沙俄反动当局秉承亚历山大二世的旨意,对车尔尼雪夫斯基作了"剥夺一切公权,发配到矿场服苦役七年,然后永远滴居西伯利亚"的判决。
十年之后,沙皇政府派西伯利亚总督的副官文尼科夫前去劝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明只要他肯表示屈服,就可以请求赦免,当局将批准他的请求。司'是,当文尼科夫把带去的文书递给车尔尼雪夫斯基时,他接过来扫了几眼,就还给了文尼科夫。然后,车尔尼雪夫斯基站了起来,微微欠了欠身,说:"谢谢。不过我为什么要请求赦免呢?我之所以被流放,只是因为我的脑袋和宪兵首领舒瓦洛夫的脑袋构造不同。难道这一点也可以请求赦免吗?"
文尼科夫所了,无言可答,预先准备好的话一句也用不上来。呆立了三分钟以后,他才尴尬地问: "那么,你就拒绝了吗?""当然拒绝乒,先生。"车尔尼雪夫斯基平静地回答道。然后,很礼貌地送走了这位说客。
因为不肯屈服,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生中过了二十六年的囚徒和流放生活。
第十四篇:反法西斯的战斗品格
爱因斯坦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希望人类得到永久和平。
他一生中发表了很多反对法西斯战争、声援各国人民正义斗争的文章(包括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这位著名于世的科学家,不仅对人类科学事业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他的反法西斯的优秀品格也一直为人传颂。
在1932年11月,希特勒上台,德国政府命令正在国外讲学的爱因斯坦立即回国,爱因斯坦置之不理。德国政府竟悬赏两万马克捉拿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毅然辞去了普鲁士科学院院士的职务,在普林斯顿研究院安顿下来,进行研究工作,他在那里度过了二十二个年头,在这期间,当他得知德国正在将核裂变用于军事的危险变为现实时,便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提出警告。
在德国战败后,爱因斯坦又两次致函罗斯福,要求禁用原子武器。他晚年一直进行着反对发展核武器和争取人类和平事业的斗争。
第十五篇:我代表我的祖国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轻时(1919-1927)曾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其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人冲和谦逊的徐悲鸿曾亲自向一个洋学生挑战赌造诣。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不过是个愚昧无知的材料。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倍受歧视。一个和徐悲鸿一同就学的洋学生看不起徐悲鸿,甚至公然对徐悲鸿说: "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同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这种放肆的挑衅,深深激怒了怀有满腔爱国热血的徐悲鸿,他严肃地对那个洋学生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愚才!"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我中华民族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发奋努力,埋头学业。他经常到罗孚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刻苦学习,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评。接着,在一次竞赛考试中,他又获得第一名。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趾高气扬、歧视中国人、当面向徐悲鸿挑衅的洋学生,与徐悲鸿比较学业,已是望尘莫及了,只得乖乖地承认自己不是对手。
第十六篇:李大钊视死如归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不幸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为了掩护一同被捕的青年同志,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 "倘因此而应重获罪戾,则钊实应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教育界名流、学者和广大学生都设法营救,北方铁路工人还组织了劫狱队,准备劫狱。在狱中的李大钊同志通过党组织知道了这一情况后,非常感动,但他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知道是不能成功的,便设法向党组织转达了自己的劝阻意见,说: "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经是党的损失,已经是我的罪过。我不能再要同志们做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这一意见为北方党组织接受了。
1927年4月28日上午,反革命法庭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匆匆开庭宣判了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的死刑。当日下午秘密执行前,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下,一如平日,从容不迫地发表了最后--次演说,他面对刽子手们,严正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李大钊同志刚刚三十八岁就被反动派夺去了生命,但他共产主义必胜的炽热信念,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却彪炳史册,永照千秋!
第十七篇:死,只能吓倒胆小鬼
1930年11月,杨开慧同志在法庭上,坚强地同敌人战斗着。开慧被扳倒了,敌人拖着她,绑在长凳上。一根根象针样的竹签,从指甲缝插进肉里。竹签象万箭穿心,开慧昏厥了过去。继续开庭后,执法处长尖声叫道: "杨开慧你应该明白,不交出地下共产党的名单,不讲出毛泽东的下落,你就别想活着回去!
杨开慧挺身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口里得到使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执法处长猛一怔,接着冷笑一声说:"你不怕死?"开慧大义凛然地说:"什么时候走?!告诉你们,死,只能吓倒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
第十八篇:我是中国人
1931年,爱国将领吉鸿昌被将介石逼迫到美国去'考察"。一天,吉鸿昌和国民党政府驻美使馆的一名参赞到华盛顿一家邮局寄东西。当他说明自己是中国人,要把东西寄回国时,邮局职员竟高傲地说: "中国?我不知道还有个中国。哈……"吉鸿昌气极了,正要发作,那位参赞却悄悄拉了他一把,说; "你干什么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你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遇。"吉鸿昌没等他说完,上前一把抓住他的领子,大声训斥道: "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说罢转身回到住处,立即找了一块木牌,上面大书: "我是中国人!"每逢宴会和公众场合,就将木牌佩戴在胸前。
吉鸿昌以胸佩"我是中国人"的牌子为荣,有人却以胸佩洋文字母得意,这是多么鲜明的心灵对照呀!
第十九篇:还我河山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一个日本海军舰队司令官拜访冯玉祥将军。一见面,他就恭维冯玉祥将军的书法特别出色,并请求冯玉祥为他题字留念。冯玉祥听了,当即不假思索地奋笔挥毫,写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那个日本军官顿时面红耳赤,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只得十分尴尬地。辞别而去。
第二十篇:从容就义
1925年6月18日,敌三十六师师部兵卫森严,一派肃杀之气。早八点,师特务连长廖祥光走进囚室,向瞿秋白同志出示枪决命令。秋白同志正在伏案挥笔写诗,他一边手不停挥,一边镇静地说; "人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接着振笔疾书,把诗写完,并附跋语。然后正衣履,随廖祥光到闽西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至亭前,已见韭菜四碟,美酒一瓮,便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距笑自若,神色无异。食毕,出中山公园,在匪兵刀枪密布的环护下,漫步走向刑场。
刑场是罗汉岭下蛇王宫侧的一块草坪,距中山公园二华里。秋白同志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并唱《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口号。到达刑场后,他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 "此地很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