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昨日,一个在博约的同事打来电话询问“于戏前王不忘”的意思。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笑话:
一私塾先生在教学生这句话时,把“于戏”二字按照常用字音来读,一学生家长告诉他应念“呜呼”。于是后来,他把《论语》注释中“傩虽古礼而近于戏”的“于戏”二字读成“呜呼”,那位家长又告诉他说这回是“于戏”。这位私塾先生自然很生气,反驳道:“你先说‘呜呼’又说‘于戏’,呜呼!难道你在戏予不成?”(注:1.“呜呼”是感叹词。2.于戏:古作“於戏”,音“呜呼”。3.“傩虽古礼而近于戏”中“于戏”不在同一节奏,断句时要分开。4.予:我。私塾先生所说的“戏予”即是“戏弄我”。)
同事听了,笑道:“难怪我们解释不通,原来是字音不对啊!看来,我也和那个私塾先生没有区别了。”
事实上,这是不怪同事的,现在的书有时由于编者不明字意,在简化原文繁体字时,把很多不是繁体的也简化了。比如这里的“于戏”本该写做“於戏”,但编者却把“於”误以为“于”的繁体而简化,这是今天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的一类错误。读者们一定要学会辨析,不然就会曲解了某些经典著作的原意。
第二篇:
从前有一个教书先生开了一个私塾,教了七八个弟子。有一天,老先生说:“今天我教你们做诗,你们要给我记牢,一会儿采风回来每人做一首交给我。”在老先生讲完要领之后,遂带弟子们出去采风。途径一片玉米地,其中一个弟子曰:“师父,你看有人在耍流氓!”原来是一对男女在调情。老先生不悦道:“读书人出言如此粗俗,这应该叫龙戏凤,都给我记住,以免日后丢人。”往前又走,一弟子看到池塘边有一只甲鱼在爬,遂大叫:“师父,您看!王八。”先生又道:“此物唤作爬地龙,懂吗?”行不多远,又一弟子看到出殡的人群,随口说道:””哎呀,死人了 ”先生道:“此谓西天去。。”众弟子不语,回到小城之后,一弟子见一女子倚立于门旁,路人飞眼儿,低声道:“这就是妓女吧?”先生怒曰:叫立门停。”
在收上弟子们所做的诗后,先生阅完卧床不起。
其中一首这样写到:
师傅师娘龙戏凤,
生个儿子爬地龙。
师傅西天去,
师娘立门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