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亦舒的《人淡如菊》,陷入深深的纠结中。
有点像高中时看安妮宝贝的感觉。但心里觉得安妮的前期文字是浓郁的狠,而师太的是淡淡的冷。
浓郁的狠犹有竟时,所以安妮后来成熟了,圆润了,平静了。
而淡淡的冷就不好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要么就更加包容,要么就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反而更落得一股一针见血的犀利。
师太的书太多了,也不好评价,但至少我看的几本,都是这样的感觉,冷冷的,但是不会叫你撕心裂肺的疼痛,只是在你心上轻轻划开一道口子,
叫你看见真相的疼,然后无奈的轻叹。
《人淡如菊》因为喜欢这个名字,所以便看了。
是讲师生恋的,中国女子和英国教授。
师太笔下的女子至少我看过的里面,都是又漂亮又独立,说话做事成熟又保有几分直爽的可爱。
而男子或者成熟睿智或者风度翩翩或者人财俱佳,但就是给人一种无能的感觉,没有能力和勇气去保护自己爱的人。
太理智太瞻前顾后反而丧失了最佳的行动力。
即使内容是涉及这样一种爱恋,笔调也是淡淡的,没有惊心动魄,但是你能感受到那种不同常情的爱恋所带来的刺激和欢愉。
只是,曾经费尽心机的想要在一起,曾经以为这辈子都只会爱这样一个她尊敬她迷恋她无法忘怀的“老师”,却终敌不过彼此的差异和时间的考验。
就是累了,所以最后女子离开了。
印象中很深的的一句话是:所以感情这回事,没话好说,但凡“有苦衷”之辈,不过是情不坚。
情不坚。
这是根本,表层的是那些我们斩钉截铁地告诉外人的种种理由。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离开你,不是因为我不够爱你,而是因为我也深爱着其他人。比如父母。
说到底,人始终是自私的吧。
所以需要很多很多东西来保护自己。比如婚书,比如财产公证。比如其他。
种种道德约束勒着感情。
所以需要一个伴来陪着自己。
爱情是一刹那的,最后能相濡以沫能相处几十年的靠是早已化成了亲情的变了质的爱情。
又或者明白,自己的种种已无法找到另一个人来全盘接受。
所以需要那么多所谓的条件。
一个一个加上去,经过一系列或多或少精密的计算,或前期设定形象,计算自己日后的幸福指数,挑选最高的那个把自己嫁过去。
尤其是那些聪明人,其实最烦,想得太多。
彼此不肯轻易相信,只好难得糊涂。
大凡这样一个故事,男主人公的老婆一定是一个好事的主。
寻上门,想尽办法拆散,最后男人不来找情妇了,又反而决绝地和丈夫离婚反倒怪起丈夫没用负了人家似的。
真是好笑。还要一副正义裁判者的身份。
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样一个故事时,突然想到素黑的一句话:不忠是害不是错。
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真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站在你的立场上是错,我的立场就未必。
那为什么要以你的评判标准来评价我的行为?
比如外遇这回事,可以大骂第三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他们只是忠于了自己感情一把。
负了别人是错,但忠于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也不是想要为那些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只是谁都应该有发言权吧。
当然了,真轮到自己,每个人恐怕也都无法平静地做一番这样的剖析然后潇洒的离去。
所以女人要独立,经济的,精神上的,才好不要一副终日受害者的面孔,才能一直靠自己活下去。
生命本质就是孤独的。
虽为这样,仍要默念,仍要希望,仍要相劝:
“但是相思莫相负。”珍惜眼前人。
曾经的曾经,你和她可也曾并肩站立于校园的教学楼前?
相视一笑,以为彼此就是要找的人。
曾经的曾经,你可曾还记得你许她要照顾她一生一世?
后来的后来,换我在你身旁了么?
成为你的学生,后来又成为你的女人。
再后来的后来,又会是谁服侍你终老?
我们,不过是相爱一场。
留下回忆,风中缠绕,强烈地存在过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