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生寒翠幕低,
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
才绕楼东复转西。
绕到东楼还复西,
两个男人在搞基。
奴家窗外不知措,
不辨何人是君妻。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闺中之月本是团圆月,可怜它久照汉家营,变成了离别月。借月写出了战争给妇女所造成的无尽的相思之苦。借物抒怀,感慨深沉。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自古以来,对美人,人们就是怀有妒嫉之情,胡地的风沙埋没了明眸皓齿的绝代佳人。以“蛾眉”、“皓齿”代指美人,实则暗喻有才德的人被妒的现实,抒发自己心中的抑郁之情和不平之气。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河水东流不可能再向西倒流,花从树落羞于再返归树林。首句是从南朝《子夜歌》“不见东流水,何时复西归”衍化而来。诗句借“流水”、“落花”来表示夫妇分离后难望再和好。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丈夫忘恩负义的积怨之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何日才能平定胡人,丈夫结束远征。反映出劳动人民要求和平,向往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何日”一词,语似平淡,实则含蕴深沉。它既昭示出漫长无休止的征战,也是对统治者义正辞严的质问。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历历如见。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达商人妻子的心声。闺妇嫁给瞿塘峡的商人,但商贾好利长期在外,每每错过预定的归期,因此引起少妇的怨情。要早知丈夫这样重利轻别,这样不讲信义,悔不当
初嫁给弄潮之人,因潮的起落有定时,弄潮儿也不会无信。小诗写得精巧别致,语言爽朗明快,联想自然。因是以泛舟商人妇口吻叙写,所以想到潮信和弄潮儿。
“早知”工妙,透露出少妇只是在极度苦闷中自伤身世,悔不该当初而已,并非真想改嫁。
未央墙西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在未央宫墙的西面,
沿着青草铺盖的路走,便是埋葬宫女的坟墓。皇宫里,一边有死者载运出去,一边又有新的宫女补充,梳妆打扮的宫女的总数照常不能变更。诗人以淡淡的笔触,平
平的语调对宫女的不幸遭遇做了记述。看似寻常叙述,实则是对当时统治者荒淫奢侈、草菅人命的无情控诉。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日上三竿,烟雾消
散,江岸边有一到四川内地的客人停船歇息。于是女主人公便托客人为丈夫捎去一封信,告诉客人,丈夫现在住在成都的万里桥。诗中描摹了一个青年妇女托人寄信
的情形。作者以民妇的口气来写,把久出不归的丈夫称为“狂夫”,显出又爱、又恨、又想念、又气愤的复杂的感情。诗句有较明显的民间风格和浓重的生活气息。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不要以为今日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
的恩情,看着花儿,满眼泪水,始终不与楚王说一句话。诗中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却默默反抗的妇女形象。息夫人原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夫人,楚灭息后,被楚王
霸占。诗的前两句似乎是息夫人内心独白。用“莫以”、“能忘”二语实现息夫人的决心:即使新宠也不能收买自己,反衬了她对旧情的珍视,显示了她富贵不能淫
的高尚节操。后两句,格调深沉,抒写息夫人心底对楚王的怨愤和仇恨。全诗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冲突”片断,启发读者想象,别具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