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历史上关注杜甫妻子的人不多,使得很多人对这位诗圣的太太一无所知。杜甫跟他的妻子杨氏关系是非常好的,这可以说是模范夫妻。杜甫一生只娶过一次,只结过一次婚,不像其他诗人结过很多次婚。杜甫始终只爱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成婚于开元二十九年,当时的杜甫29岁,杨氏19岁。婚后感情融洽,琴瑟和谐,30年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自杨氏和杜甫结婚之后,生活日益穷苦,经常受着饥渴的煎熬。直到杜甫去世为止,出身官宦人家的杨氏从未跟着杜甫享受过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就连安定的生活也是一种奢望。可以说贫穷、饥饿、疾病、频繁的分别与担惊受怕成了他们婚后生活的主要内容。多年来,她没有锦衣玉食,没有丈夫的随时陪伴,没有安定的生活,就连儿子也在自己面前死去。
杜甫是个家庭责任感极强的人。身为人父、人夫,却无法解决全家的温饱安宁问题,反而常常让妻子用柔弱的双肩独自支撑全家的生计,这使他心存感激并生出深深的自责,例如:“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而杨氏怎么说她也是一个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但她没有一点点娇弱的气息,有的只是一个弱小的朴素的劳动妇女用她小小的肩膀,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落之后,在微弱的灯光下补着破了又破的衣裳。
杜甫一生在颠沛流离,,只是在入住成都之后才获得了一段稍为安定平和的日子。杨氏在这里才恢复她作为书香世家小姐的感觉,与丈夫下棋,泛舟,弄文墨棋画,平淡却不失幸福,一生得一知己。
杜甫在一夫多妻盛行的时代,终生只娶了杨氏,并且三十年来非常恩爱,可见他对爱情是专一的,他的专一还可以从他对妓女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杜甫为仕途也曾与许多官员,贵人应酬,与歌舞妓乐接触是不可避免,但可贵的是,他并不对这种生活感兴趣,而且对乐于此道,对流连忘返的人还进行善意的规劝。
杜甫一生为妻子写了20多首诗词,最著名和感人的当属《月夜》。安史之乱爆发后,公元756年,杜甫因为在长安找工作,准确滴说是寻找做公务员的机会,一度被困长安。当时妻子儿女正寄放在鄜州(今天陕西富县)妻舅那边。一个月夜,杜甫在围城中想念家人,写下了著名的《月夜》一诗。诗中后四句专门倾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时杜甫已经45岁了,用词还这么肉麻(后代一些道学家对此相当有意见),原因只有一个:他太爱自己的妻子了。
第二篇:
诗圣杜甫与妻子细水长流厮守一生
杜甫,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才,他用无与伦比的笔,完成了中国律诗的颠峰之作,他的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学语文课本称谓),他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后世根据他曾任过的官职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这位官二代(祖父、父亲皆在朝为官),前半生“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后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他的诗作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有约一千四百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世人将诗仙李白与他合称为“李杜”,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列举在中国历史上可称为“伟大”的五个人:诸葛亮、颜真卿、韩愈、范仲淹、杜甫。朱熹评价说,杜甫光明磊落,在人格层面堪称楷模。
杜甫在二十岁以后,过着当时唐朝文人推崇的漫游生活。他先在吴越等地,后在齐赵一带,结交名流,张扬声名,自谓:“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此时大唐王朝欣欣向荣,年丰物足;年轻的杜甫雄心勃勃,他登上泰山,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豪情万丈的千古名句。
那时的杜甫,家底雄厚,虽然没做生意,没当大官,但也不愁生计。他到了洛阳,在自家祖陵所在的首阳山下,建了一座庄园。一边读书,一边与当地名士交往。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三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经过洛阳,与杜甫相识。李、杜的相遇,被后人称为文学史上的大事。实际情况是,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已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杜甫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后生,他是李白的忠实粉丝,他们的见面,就像如今的追星族遇见了超级巨星。他追随李白,一起在山东一带漫游,一起拜访当时著名的道士,他景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后来高适也来了,杜甫这样形容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追鹰逐兔,痛饮狂歌,登临高台,怀古论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这段时间,杜甫过得相当轻松自在,好像就是和朋友在打猎与K歌中度过的。
在富裕闲适的生活中,爱情也如期降临了。二十九岁的杜甫娶了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十九岁的女儿为妻。司农是掌管钱粮的,用现代语言来说,杜甫的岳父是集县财政、粮食、农业三个局于一身的副局长。杜妻杨氏的名字我们不得而知,但婚后,他们夫妻非常恩爱。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纳妾是十分普遍的事,尤其是在性开放的唐代,所谓忠贞不渝的爱情,往往只是一时的甜蜜。可杜甫却能做到与杨氏一人厮守一生,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像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那样惊世骇俗,轰轰烈烈,却也像潺潺溪水一般,细水长流,永不停息。
杜甫成婚之后没几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经济来源一下子没有了,生活也渐渐穷苦了起来。再后来,国家战乱,杜甫一家四处逃亡,贫困、疾病、频繁的分别和担惊受怕,成了这个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但是,再苦,再穷,杜甫都没有弃杨氏而不顾,杨氏也始终以娇弱的肩膀,扛锄头种地,背行囊逃难,夫唱妇随。
杜甫没有写过传唱千古的情诗,但在历代诗人中,作品里出现“妻”字频率最高的可能就是他了。他为妻子所写的最著名和最感人的诗作当属《月夜》。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杜甫在长安求官,将妻儿寄放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妻舅处。一天晚上,杜甫写下了《月夜》一诗,诗中后四句专门倾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时杜甫已经四十四岁,也已成婚多年了,可诗中对妻子的殷殷眷念,却如同新婚燕尔的年轻人所为。
乾元二年(759年),关中大旱,饥荒蔓延,正在同榖(今甘肃成县)落脚的杜甫一家,陷入从未有过的饥寒交迫中,“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天寒地冻,为了妻儿,杜甫不得不上山拣拾橡树果子或者去挖野芋头为食。杜甫生活困苦如是,令人唏嘘。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是杜甫寓居在成都时的生活,妻子闲来无事,正在纸上画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铁针做钓鱼的鱼钩。上句的“画”和下句的“敲”,从动作上表现出了妻儿的专心与专注的神态。杜甫通过对妻儿对照描写,一老一小,不但表现了一家人和谐之美,也表现了对相依为命的妻子的眷恋,同时还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颠沛流离生活的厌倦。字字都展示了平淡中的幸福。
杜甫作为人格层面的楷模,不仅在于他对妻子一心一意,相伴一生。而且还在于他身处江湖之远,却能心系天下苍生,关心民间疾苦。在寓居成都期间,他甚至振臂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虽然杜甫的真诚呼吁,无法改变社会现状,但毕竟喊出了社会底层的声音。
第三篇:
杜甫流传后世的千余首诗歌,诗艺精湛,影响深远,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近代人梁启超却称他为“情圣”。
杜甫终其一生都未纳妾,对妻子忠贞不渝,这在古代非常难得。古代夫为妻纲,一般文人觉得太看重老婆,是件没面子的事,而杜甫则不然,他将对老婆的疼爱,勇敢地写到诗歌中去,“妻”字在他的诗中频频出现。
“情圣”二字,杜甫受之无愧。
有人说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是条件不允许,因为他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能力花心?其实,在35岁以前,杜甫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坦的。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三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杜甫曾自豪地称他们家祖传的职业就是当官。因为家境殷实,年轻时的杜甫无忧无虑,整日喝酒打猎,登高唱歌,梦想着周游天下。就这样一直玩到30岁,杜甫才娶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这在古代是标准的晚婚。
因为应酬,杜甫也有机会接触那些才貌出众的歌女,不过杜甫对她们丝毫不感兴趣。不仅如此,杜甫还劝身边人不要被美色所迷惑。杜甫属于那种有钱也不会变坏的男人,出门在外,杨氏大可放心。杨氏跟杜甫结婚后,至少生过9个儿女。
杜甫35岁这年,兴冲冲来长安参加科考,没想到朝廷已被奸臣把持,中举无门。杜甫没官做,自然没有薪水,加上早几年父亲去世,断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在长安生活实在不易。
杜甫穷困,杨氏也跟着受穷,本是如花的容颜,如今却十分寒酸,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杜甫的朋友韦侍御看不过去了,让夫人送了一个头饰过去,为了照顾杜甫的面子,还特意选择在夜里。值得钦佩的是,杨氏真正是“贫贱不能移”,跟着这位穷诗人,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夜阑人静,杨氏默默倾听丈夫的苦闷,多少安慰多少无奈,都化成双方共同的悲叹!
这年,年成不好,大雨一下就是两个多月,物价暴涨,杜甫一家在长安生活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把妻儿送往奉先。为了养活妻儿,杜甫接受了肃宗所封的一个正八品下的小官。
身在长安,杜甫无时无刻不牵挂妻儿,先后两次回奉先探望。第2次回去的路上,他写诗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老婆和孩子寄居在他乡,无依无靠,一家十口人在风雪之夜挨饿受冻,作为丈夫和父亲,杜甫怎能无动于衷?然而,没料到刚刚踏进门,他就听见了妻儿酸楚的哭声,原来小儿子已经饿死了!没本事养活孩子,算什么男人?杜甫深深自责。
不久,安禄山称大燕皇帝。战乱年代,生灵涂炭,杜甫带领家人加入难民的滚滚洪流。途中,杜甫不忍妻儿跟自己颠沛流离,把他们托付给好友孙宰,自己找唐肃宗去了。没想到出关不久,他就被叛军捉住,押送到已经沦陷的长安。
身陷囹圄的杜甫万般思念妻子杨氏,写下一首《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雾为什么是香的?因为美人把雾给熏香了,“云鬓”与“玉臂”更衬托出妻子美丽的容颜。
须知,那时候杨氏已经35岁,早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且常常食不果腹、憔悴消瘦,不太可能是风韵犹存的美妇。但在杜甫眼中,她仍如新婚燕尔时那样美丽,因为杜甫对她一往情深。
第2年4月,逃出虎口的杜甫在肃宗处做左拾遗。杜甫耿直,替一个受冤屈的大臣说了几句公道话,唐肃宗一怒之下打发他回家去探亲。与妻儿别离一年多,杜甫也确实想妻儿了。归心似箭的他回到家中,却见妻子满脸惊愕,泪流不止,原来一年多音信不通,妻子还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现在,杜甫回来了,这让她万分惊喜。
杨氏身上的衣服补丁打补丁,儿女们也穿得破破烂烂,甚至连袜子也没有,脚背上污漆麻黑。不能苛责杨氏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一个乱世中的女人,寄人篱下,没有经济来源,能让六七个孩子活下来就已不错了。夜深人静,她和杜甫都没有睡,烛光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回忆这一年多的生活,简直像做梦一般。
杜甫这次回来,除了带回一些钱,还给妻子带了礼物:一些胭脂花粉和几块绸缎绫罗。憔悴的妻子稍稍打扮,脸上就有了光彩。小女儿很顽皮,学妈妈把红粉涂得满脸都是,杜甫意欲呵责,可终究不忍心,话到嘴边又咽下。
759年,关中大旱,对朝廷极度失望的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携家带口开始了10多年的漫游生涯。辞官之后,杜甫的生活更穷困了,但是有失必有得,一家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了。
杜甫一家流落到成都,借住在浣花溪旁的一座古寺里。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小儿子饿得实在受不了,顾不得父子之礼,吼叫着让父亲去找人讨饭。一个大男人落到这地步,能不难受吗?可让他感动的是,妻子杨氏体谅他,望着他百感交集,十分心疼。
万般无奈,杜甫只好向老乡、彭州刺史高适发出求助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很够朋友,从百里之外背粮食来接济他。邻居们也送了他一些小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朋友们的帮助,慢慢地,杜甫的日子好过起来,还在成都建了草堂。此时杜甫年过半百,杨氏也40多岁了,两人结婚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里,杨氏独自抚育众多儿女,含辛茹苦,遭了不少罪,生活将她磨砺得有些粗糙了。她早就忘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也会琴棋书画。
现在,一家人过得像些样子了,杨氏忽然想起好多年都没有摸棋子了,于是来了兴致,在纸上画上棋盘,与杜甫手谈传情。“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清江绕村静静流淌,江鸥成双追戏,稚子天真无邪,在一旁玩耍,夫妻二人手谈传情,似乎回到了往日的青春时光。
除了下棋,杨氏还和杜甫一起划船。“昼引老妻称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暂离硝烟,岁月静好,这样弥漫人间情味的平凡幸福,实在难得。也是这个时候,40多岁的杨氏又得爱女,这让杜甫惊喜不已。
随着年纪渐增,杜甫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有消渴之疾(糖尿病)与哮喘等病,耳聋、齿落、眼花、头痛、失眠也时刻折磨着他,这让杨氏忧心忡忡。
765年,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离开了成都。59岁那年,杜甫乘船由湘江转汨罗江,贫病交加,在昌江中的一条破船上死去。(一说是杜甫在耒阳受到县令的好酒好肉招待,难得吃一顿饱饭的他放开肚子大吃,结果饱胀而死。)杨氏悲痛万分,变卖衣物,东筹西借,才草草安葬了杜甫。之后,杨氏的日子过得更加清苦,再加上操劳过度,不久也郁郁离开人世。很多年后,杜甫的孙子有了经济实力,才费尽周折将杜甫与杨氏合葬。
可叹杨氏,一个风华绝代的佳人,19岁嫁给杜甫,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日子。然而她无怨无悔、不离不弃,陪杜甫走完坷坎一生。她的贤德与关爱,给了杜甫莫大的慰藉,也是他穷愁生涯中最温情的一抹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