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明英宗朱祁镇的的第一个皇后是钱氏。孝庄睿皇后钱氏,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于土木之变中被也先俘虏,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明英宗英被其弟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尊为太上皇。一年后,明英宗返回北京被囚禁于南宫。期间,生活困难,钱皇后用手工针织补贴二人生活。景泰八年明英宗夺门复位成功之后,与钱皇后不离不弃,非常尊重感谢钱皇后。钱皇后未育有子嗣。英宗另有周贵妃,立周贵妃之子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祁镇死后怕钱皇后会被周贵妃欺负,特命钱皇后过世后"与朕同葬"。因为皇帝和皇后要葬一起的,这就是说钱皇后不能被废。明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1442年,英宗册立钱氏为皇后。钱皇后曾谦逊谢绝封钱家为侯。1449年7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犯明,英宗亲征被俘。钱皇后日夜号哭,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断伤残。又哭瞎了一只眼睛。第二年,英宗被释归,幽居在南宫。1457年正月,太监曹吉祥勾结武清侯石享,发动政变,迎南宫英宗登基,史称"南宫复辟"。钱皇后没有生育儿女。英宗长子朱见深,是周贵妃所生,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周贵妃母凭子贵,傲慢无礼。英宗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后,不尊崇钱皇后地位。所以,在临终前,遗命大学士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英宗死后,十六岁的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周贵妃嫉妒钱皇后,想只立她一人为太后。由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同意两宫并尊为太后。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地位相等。
在为英宗营建裕陵时,李贤等大臣考虑到一帝二后的特殊情况,提议地宫建三个棺位却遭到宪宗的反对。1468年六月,钱太后病逝。周太后反对钱后与英宗合葬。百官便跪在文华门外大哭,从巳时哭到申时,才使宪宗勉强同意。同年九月,钱皇后葬裕陵,谥"孝庄皇后"。钱皇后虽葬裕陵,并没有与英宗合葬在一处,而是同隧异室,葬在离英宗玄宫数丈远的左配殿中,并堵塞了两殿之间的市道。周太后去世时,孝宗提出埋葬钱皇后不合礼制的事,欲打通而道。钦天监说:"通陵事,岁向不利"。未能改变。周皇后1504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为"孝肃皇后",同年四月十八日,以皇后礼葬裕陵。
明英宗朱祁镇,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这位孙贵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他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
由于当时孙贵妃深的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幅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这样一个宫女的孩子,在七岁时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正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随着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加之后宫宦官势力的急剧上升,正统朝的政治日趋腐败,著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正统朝宦官专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当时的元朝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朝,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朝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
王振对此忍无可忍,下令减少赏赐,也先以此为名对明朝发动战争。英宗年少气盛,想御架亲征,王振也想耀武扬威,名留青史,于是极力撺掇英宗亲征,但是由于当时明庭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50万大军,在英宗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开始亲征。
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见被也先杀的尸横遍野明军尸体,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于是决定撤军。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进,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对,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但是王振那里听的进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这时,王振又心血来潮,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于是建议按原路撤军,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由于辎重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
如果这时英宗能够进怀来城驻守,那么历史将被改写,不过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假设,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明军被也先军赶上,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也先也觉得非常难办,是杀是留无法决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劝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也先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但都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不久之后孙皇后与朝廷重臣立成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这样朝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同时皇帝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这样,也先想靠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了,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瓦剌精锐骑兵浩浩荡荡杀奔北京,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准备,北京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给也先军以沉重的打击,也先率队败回蒙古。
与明朝的战争不仅使也先损兵折将,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赏赐以及与明朝交易的机会,当时的瓦剌是一个游牧部落,如果失去了明朝的生活必需品,部落民众的生活将是非常艰苦的,北京大败之后,也先开始着手与明朝讲和并宣称"迎使朝来,大架西去",可是当时景泰帝已经座稳地位,不想派人迎回英宗,但是在众大臣的不断建议下,只得派遣使者先去探听情报,第二次派往瓦剌的使者名叫杨善,他变卖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终于结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北京。
英宗回到北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景泰帝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景泰帝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景泰8年,景泰帝得了重病,但是储嗣的问题还没有确定下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震惊华夏的"夺门之变",原来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
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兵进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并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守门的军卒本想阻拦,这时英宗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众人兵不血刃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
这时已是天色微亮,众朝臣已经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众人按序走入奉献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泰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统皇帝,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山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景泰帝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景泰帝在一个月后病死,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是英宗即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但是天顺朝的政治比起正统朝来,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儿子),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天顺八年正月,英宗病逝,享年三十八岁。皇太子朱见深继承地位,英宗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
第二篇:
朱祁镇第一次登基时,只有九岁。
如此小小的一个孩子,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入耳,是群臣高呼万岁之声,入眼,是宫女太监的毕恭毕敬。孤独一定如宫中的柳絮,飘来荡去,经久不息,缠得他无处可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命运却操纵在他人手里,朱祁镇的心里一定也流淌着悲哀的河,河水汹涌,黯淡了五彩童年,如花少年。
十五岁时,太皇太后为他挑选了一位如意的皇后。这如意,只是如了他人的意。被选中的皇后钱氏比他年长一岁,出身卑微,如水般委婉,如云般无争。册后大典如一场完美的表演,就连一片袍角都透着庄严。
在这场喜气洋洋的演出里,朱祁镇的心如六月的天,不停地变幻着颜色。以为自己只是提线木偶,以为娶了妻立了后,人生就会被捆绑得喘不过气。却没想到,在见到钱氏的那一刻,心里的花儿一朵朵绽放,绽成一片茂盛的海。深藏多年的孤独慢慢被这一抹明亮的色彩驱散,他的脸上,多了盈盈笑意,他的眼里,含了脉脉深情。从此,寂寞深宫,他不再形单影只,漫漫长夜,再没了彻骨寒意。
帝后出双入对,如水中鸳鸯,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透着说不尽的甜蜜,诉不尽的缠绵。
看着她曼妙的身影,他一定在心里憧憬,要携她之手,一路走过春暖花开,将他的皇位,传给她的孩子,让她一世被人呵护,不受半分欺侮。
可命运有时候,总喜欢在甜蜜里掺一点苦。婚后七年,钱氏一直未能诞下子嗣,眼看着那些后妃的孩子如雨后春笋,一个个茁壮成长,钱氏心里的焦急与伤痛,苦闷与担忧,一定也如暗夜的风,凌厉刺骨,冷得她瑟瑟发抖。
好在,朱祁镇给了绝境中的她最大的安慰。他不立太子,只一心一意等着钱氏的孩子出生。
这种等待,漫长无期,压力重重,而他紧握她的手,用坚定宠溺的眼神诉说着自己的心意。
他要把最好的都留给她。他希望她脸上一生都绽放最幸福的笑意。
只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害她痛哭流泪,让她夜不能寐的,偏偏是他自己。
蒙古瓦剌部叛乱,大明边境危机重重。
此时,太皇太后已薨,没有了枝枝蔓蔓的牵绊,青春正盛的朱祁镇激情满怀,也想像先祖那样,金戈铁马,定一片锦绣江山。
有志向自然是好事,可惜他长于深宫,与宦官朝夕相伴,这种亲密让他失去判断力,把宦官当作最可信任的人。在宦官的鼓吹下,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
年轻人总免不了犯错,错了没关系,重来就是。可若这人是皇帝,他的一举一动,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安危,那么,他就必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因为一丝一毫的错,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灭顶之灾。
朱祁镇不懂军事却亲征,不等精锐部队集结便出征,连老天也来凑热闹,大雨连绵不绝,士气低落,朱祁镇六神无主,任听任信。一错再错的结果,是堂堂大明皇帝,在土木堡被俘,成了蒙古人的阶下囚。在蒙古人眼里,他就是一座熠熠生辉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个消息如呼啸的北风,将大明朝廷吹得晕头转向。他们最先想到的,是用金银赎回皇帝。皇后钱氏倾其所有,哪怕从此布衣荆钗,她也要保夫君周全。大批的金银送出去,也把钱氏的希翼带到了远方。她在深宫里日夜凝望,总希望一眨眼,那个熟悉的身影便立于自己面前,握住她的手,用深情含笑的眼眸,抚平她心里所有的恐惧。
蒙古人收了金银,却不肯释放皇帝,或许,可以从他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大明朝廷为了避免受人要挟,决定放弃朱祁镇,立皇弟朱祁钰为帝。
在臣子的眼里,皇帝可以换着做,可在钱氏心里,夫君只有一个。朱祁镇如一个被随手扔掉的布娃娃,再也无人问津,钱氏的泪也流成了河,飘落着无尽的哀伤。
一个失去夫君的前皇后,一个出身卑微与世无争的委婉女子,只是历史尘埃里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无论怎样悲伤愤怒,怎样四处周旋,被人轻轻一抚,便滑落于地,坠入灰尘。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奔向新生活,奔向那些光明与娇媚,只有钱氏驻足不前。无数个深夜,钱氏辗转难眠,泪湿衣襟,想要在梦里与夫君重逢,看一看他深情含笑的眼,却常常睁着眼睛到天亮。
她不愿意放弃,可是,她又能做什么呢?
绝境中的钱氏,想到了一种最荒唐可笑,也最悲伤无奈的方法。
那是最绝望的民间女子,走投无路时才会用的方法。
她跪于皇宫冰冷的地面,头触于地,哀求上天的怜悯。无论热闹喧嚣的白日,还是冷清孤寂的深夜,人们侧耳聆听,总能听到皇宫深处,有一个女子哀戚的哭声、虔诚的祷告声,以及沉闷的磕头声。
钱氏不分日夜,每日哀求,冰凉的地面冻结了全身的血液,日夜的哀哭枯萎了明亮的双眼,她却毫不在意,累了,就躺在地上睡一会儿,饿了,就随便吃点粗茶淡饭。多苦多累都甘愿,只望上天垂怜,还回她日夜思念的夫君。
上天真的垂怜。
在朝臣的周旋下,蒙古人终于同意释放朱祁镇。昔日的少年天子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园,只是,一切风景,皆失去了原来的斑斓。
朱祁钰已坐稳皇位,把皇兄当成最大的威胁。朱祁镇只能得到一个太上皇的称谓,并被幽禁于南宫。
在那个类似冷宫的地方,朱祁镇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妻子。如梦里演绎过千万遍的那般,握住妻子光滑的手,吻上妻子明媚的脸,所有的苦痛,都可以在一瞬间得到最好的补偿。
可真实的相见,却流淌着无尽的悲伤。
长久的跪拜,让钱氏的一条腿再不能动,日夜流泪,让钱氏的一只眼再也见不到光明,数不尽的思念,枯萎了她原本娇媚的容颜。她一只眼看到的夫君,又何尝不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执手相见,眼泪如窗外的飞花,飘洒不歇,而脸上,流淌着初见时的欣喜与倾慕。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不管人情多么冷淡,只要彼此都在,只要触手,能碰到另一只手,心里,便已是春暖花开。
此后七年,这对昔日金尊玉贵的皇帝皇后,却生活艰难,受尽白眼,一件衣,一顿饭,都得来不易。最困顿的时候,钱氏拿起了针线,用残缺不全的身体,带着南宫的嫔妃宫娥们赶制绣品。当她用亲手织的绣品为他换来一个肉饼,看他如孩子般吃得香甜,她形容枯槁的脸上,绽放出春花般绚烂的笑意。
因为有她,幽禁的生活似乎也有了些许亮色,因为有她,心里的河床从来不曾干涸,因为有她,他被消磨掉的意志慢慢复苏,长成蓬勃的大树。
因为他不想她如此卑微无助地活着。
因为他始终想给她最好的。
皇帝朱祁钰病重,太上皇朱祁镇终于走出南宫,重新登上了帝位。
第二次登基时,他三十岁。
既然重新登基,自然就要重新立后。
朱祁镇心里的人选,只有一个,那就是患难与共的发妻钱氏。
这却遭到了大臣的反对。钱氏身有残疾,又无子嗣,容颜苍老,如何配母仪天下?这话,如一根根刺,扎在朱祁镇的心里,痛得他浑身痉挛。这个一向好脾气的皇帝,终于忍不住勃然大怒,痛斥大臣,誓要将钱氏扶上后位。
如果钱氏的心里曾经有过惶恐不安,那么立后的那一刻,她心里,一定是从未有过的平静安详。
他做了两次皇帝,她做了两次皇后。幸运的是,他们始终紧握对方的手,从未想过放开。在他的呵护下,他重新过上了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而这宁静,也不过是一汪深潭,表面平静如波,暗地波涛汹涌。
深宫里,从来没有与世无争。你不争,总有人争。争名分,争储君之位。没有子嗣的钱氏,已经失去了争斗的资本,她唯一仰仗的,只有皇帝的深情,若这深情不再,她便万劫不复。这些,深宫里长大的朱祁镇自然比谁都清楚。他常常握着她的手,笑眼看着她。他笃定,他必能护她一生一世周全。
他比她还小一岁呢。
可命运有时候就是喜欢开玩笑,比钱氏小一岁的朱祁镇忽患重病,竟无法再处理朝政。朱祁镇在心里幻想过他和钱氏的无数种结局,却唯独没有想到,他竟会先她而去。没有了他,以她的性子,必定如一抹无根的浮萍,在冰凉的水面凄惶颤抖。
因此,朱祁镇在遗诏里留下了违背祖制,却被后人称颂的一条,那便是废除殉葬制。
他怕自己死后,没有子嗣的钱氏,会被迫殉葬。这一遗诏,保住了钱氏的命。
随后,他特意嘱咐皇太子: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他还要保她一世荣华。
这样的深情,即使岁月无尽流淌,无数人和事被沙尘淹没,依然如沙漠里的一株绿树,只一眼,便激起人心里绵绵不绝的希翼。他的后宫,有佳丽三千,如一朵朵艳丽的花儿,将他的世界装点的春色满园,而他心里,却始终只装着她一人。
因为,纵是春色满园,终不及她真心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