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实爱情故事
第一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西汉年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已逾两千年,可谓家喻户晓。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有蓬州(今四川蓬安县)人之说,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喜欢读书击剑,汉景帝(刘启)时,为武骑常侍(警卫)。景帝不好辞赋,他感觉不得志,于是称病免官后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为梁王著有《子虚赋》。梁孝王死后相如归蜀,寄住在同窗好友王吉(时任临邛县令)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四川邛崃县)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其父卓王孙秦时从赵国来到四川办起了冶炼业,因当时战事频发,钢铁需求旺盛,所以很快富甲天下。卓文君善琴,通棋、画,文采非凡,且有巴蜀第一美女之称,有书形容其“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文君本来已许配给一皇孙,不料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卓文君正守寡在家。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也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卓文君当时芳龄十七,正值豆蔻年华),更兼文采,便奏了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向文君求爱,卓文君久慕司马相如之才华,躲在帘后偷听,对于琴中的求偶之意心领神会,两人一见倾心。但是司马相如太贫寒,两人的相爱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于是两人当夜便私奔成都。
到了成都,面对“家徒四壁”的司马相如,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典当,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卓王孙为顾忌情面,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分得一些家产给他们。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临邛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便由此而来。而今,四川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文君酒”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酒更被民间称作“幸福酒”、“好运酒”、“旺夫酒”!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时曾作《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以凭吊,而在文君庭园里的“琴台”也有一联云“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古月琴无弦”。上述诗联、古迹都记述了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前87年)即位,读了《子虚赋》,深为赞赏,司马相如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司马相如显达之后欲纳妾,卓文君知道后便作《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后来考证家们认为此诗为民间作品),但地位显赫之后的司马相如仍存休妻纳妾之念,有一天,他派人给卓文君送去一封家书,信中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卓文君看信之后十分伤心(信中无“亿”表明丈夫对自己无“意”),想到自己如此深爱着夫君而他竟然忘了昔日月夜琴挑的往事和患难与共的岁月,于是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由数字作串的《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奈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据说,司马相如看诗后深感惭愧,觉得对不起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到了长安,从此之后相依相伴、忠贞不渝地度过了晚年生活。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流传千古,而司马相如的《凤求凰》更是直白地表达爱情的千古佳作。后人以《凤求凰》为名的曲、歌、赋及影视作品众多。比如有《凤求凰》古琴曲——“相遇是缘,相思渐缠,相见却难。山高路远,惟有千里共婵娟。因不满,鸳梦成空泛,故摄形相,托鸿雁,快捎传。喜开封,捧玉照,细端详,但见樱唇红,柳眉黛,星眸水汪汪,情深意更长。无限爱慕怎生诉?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有《凤求凰》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第二篇: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故事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采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娶得这样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我们共同生活才过了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亲厚。”
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是那样自专自由。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本来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长跪作回答,他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哀求:“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儿到老也不会再娶别的女子!”
阿母听了府吏这些话,便敲着坐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你怎么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
府吏默默不说话,再拜之后辞别阿母回到自己的房里。开口向媳妇说话,悲痛气结已是哽咽难语:“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阿母逼迫着要我这样做。但你只不过是暂时回到娘家去,现在我也暂且回到县官府。不久我就要从府中回家来,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你就为这事委屈一下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当公鸡呜叫窗外天快要放亮,兰芝起身精心地打扮梳妆。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艳丽美妙真是举世无双。
第三篇:薛丁山与樊梨花爱情故事
薛丁山与樊梨花是一对璧人,二人智勇双全,两人的姻缘更是上天注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薛丁山与樊梨花的传奇爱情故事吧。
薛丁山与樊梨花,这一段姻缘反反覆覆缠绕,爱恨交织,其间夹杂不少恩恩怨怨,情节紧凑。
唐朝薛府当家的薛仁贵元帅,脾气可说是又硬又臭,且奉“军令之下,一律平等”为唯一圭臬,连儿子薛丁山在他面前也讨不了好,几次儿子犯了错;薛仁贵不分青红皂白,盛怒之下常下斩首令,所幸,每当此时,总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替薛丁山解危,始能劫后余生……
西凉寒江关守将樊洪么女,自父亲及梨山老母处习得一身好武艺。一见薛丁山即倾心的樊梨花,论武功法术,都胜薛丁山一筹,在交手的过程中为应天命还三擒三纵薛丁山,不但在捉放之间没让薛丁山过份难堪,还处处显露出真情意,而终於感动了薛丁山,让命中缘份今世结……
以及“三擒三纵”、“三弃三请”等情节逆转,戏剧性十足外,樊梨花弑父杀兄以及阵前招亲投向爱人等违背伦常、离经叛道的作为,均相当“叛逆”,而且樊梨花会施法术,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
薛丁山与樊梨花可谓一对伉俪,他们不打不相识,最终缘定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