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李爷爷今年87了,自从妻子去世之后李爷爷就在她的坟前住了下来,每天守着妻子,他说“我感觉她还没有走,她怕黑,我晚上要陪着她”。
李爷爷的儿女都大了,在外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每次回来都会劝老人家跟着他们去城里,但是都被李爷爷拒绝了。时间久了,儿女们也明白了老人的心,也就顺着他了。
儿女们都知道父母感情非常深,但是当初母亲病重的时候,父亲没有流一滴眼泪,但是心里的痛他们都清楚。
妻子去世的第二天,李爷爷卖掉了家里的牲畜,在妻子的坟墓前盖了一个小房子,从此陪着妻子。李爷爷常常做饭,准备给妻子送过去,今天是她的祭日。
有时候,李爷爷晚上就在妻子坟前铺一张席子,陪着她。他和儿女们说,等我也死了,就把我们埋在一起,我要一辈子和她不分开。图为李爷爷站在妻子坟前的小屋里。
对于爱情,年是什么?既是分钟,又是世纪。说它是分钟是因为在爱情的甜蜜之中,它像闪电一般瞬息即逝;说它是世纪,是因为它在我们身上建筑生命之后的幸福的永生。——雨果
第二篇:
和静县中心敬老院巴润哈尔莫敦镇分院院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喜字高挂,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喜庆、热闹、温馨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该院的两对古稀老人将在这里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这可是敬老院里的一大喜事。
当日,在灿烂的阳光下,杨根生和门带,张元奎和税雪花,两对“新人”身着新衣,胸戴红花,满面笑容,在巴润哈尔莫敦镇乡镇干部、民政局工作人员、院内五保老人们以及爱心人士的共同见证和祝福中,一同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本文由《刺桐文学城》www.ctwxc.com整编
为办好此次婚礼,和静县民政局可没有少花心思。“拥抱、互戴戒指、三拜礼……”婚礼仪式各个环节自然流畅,四位老人像年轻人一样,完成了神圣而庄严的婚礼。没有海誓山盟的华丽誓言,没有缤纷浪漫的恋爱经历,当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婚礼现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们深深感动了,大家的心一下子湿润了。
这一天,是两对古稀老人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虽然这一份幸福来得迟,但正因如此,老人们才更加珍惜这一刻,更加珍惜自己的另一半,也带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感动。
“最美不过夕阳红”。今年78岁的杨根生是一个孤寡老人,没有子女,没有家人,直到进了敬老院后才慢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生活在这里,最幸运的是与门带相识。杨根生和门带生活上相互照顾,精神上相互慰藉,享受到了夕阳晚年的幸福生活。“我真没想到,自己快80岁了,却能在敬老院里遇到知心伴侣,终于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了,感谢党感谢政府呀!”孤苦一辈子的新郎杨根生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像杨根生和门带,张元奎和税雪花,这样的结合在和静县敬老院并不是个例。在和静县各敬老院里,居住的100多位五保老人都享有平静、安宁的幸福生活。这里有最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敬老院工作人员尊重老人的想法,最大限度满足老人需求,让老人们过得舒心自在。老人们住的房间家具、电视一应俱全,每天饮食荤素搭配,上午看看电视,下午打打牌、锻炼身体,经常性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敬老助老活动。闲暇时,不少老人还可以在院内种种蔬菜、养养花,陶冶情操、愉悦心灵。
“我们不仅要给老人们提供富足的物质基础,还要从心理健康、情感生活等全方位、多角度关爱他们,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安度幸福晚年,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静县民政局局长黄晓萍说。
第三篇:
54年丈夫:陈启文75岁妻子:岑秀英77岁入选理由:一个6岁、一个8岁两人就定亲;表姐替表弟拜堂,她在家痴痴等了整8年“绿水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经典老歌让人回味无穷,而迎泽区建设北路社区的陈启文和岑秀英的婚姻故事堪称传奇:两人幼年时定下娃娃亲,双方亲戚共结成三对姻缘,表弟当兵不在,表姐替他跟新娘拜堂……
陈启文、岑秀英都是贵州省贵定县布依族人。岑秀英的姑妈、表姐分别嫁给了陈启文的叔叔和表哥,两家可谓亲上亲。于是双方家长希望他们也缘定终身。那时,6岁的他就在表哥带领下,怀抱一只大公鸡去向8岁的她“提亲”。
1951年,18岁的陈启文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20岁的岑秀英就搬进陈家照顾“婆婆”。日子一天天过去,她越来越担心丈夫会牺牲,自己又没名分,常常暗自掉泪。1953年,陈家决定,由陈启文的表姐代替表弟和岑秀英拜堂。而家里发生的这一切,陈启文当时一无所知。随后7年中,常有人劝她,说陈启文有可能已成家,她的等待怕没结果。她坚定地说:“不!就是他不要我,我也要等他!”
终于,1958年陈启文复员,转正提干后来到太原。他回忆说,于情于理都不能辜负这个替自己照顾母亲的女人。“有这么好的老婆,我这辈子真是满足了!”陈启文老人露出幸福的笑容。
|